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

ID:39031663

大小:53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4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_第1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_第2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_第3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_第4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搭支架集体备课 (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搭支架》集体备课莫旗小学科学团队备课组成员:主备人:尼二中(小学部)逯华辅备人:兴仁中学姜晓杰博荣中心校王瑞颖尼尔基一小宋玉芬尼二中(小学部)张亮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搭支架》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2课的内容,本课教学内容是依据《课标》中关于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材料的性质和用途以及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来构建的。(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猜想验证、培养创新意识、小组合作探究、相互交流)本课是在前一课认识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动手制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不同形状的支架稳固性不同

2、;三角形支架是最稳定的结构,节省原材料。,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关系的兴趣,提高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连接方法,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为后面的《建桥梁》和《造房子》这两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课标及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已经做过“制作不同形状的支架并感觉其稳固性”的类似活动,知道平面支架中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在五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建构模型进行解释的能力,但立体支架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尤其是让学生自己搭支架,难度更大,变量也不好控制,而且探究的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学生探究的

3、兴趣和效果。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是学生的兴趣不能自始至终,学生只对活动操作本身感兴趣。在交流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不够活跃,不善于表达、交流,这在高年级的学生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不能低估和高估学生的能力、动手为主、目的要明确、活动前有明确的目标、活动过程中有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亲身体会,互相合作、互相讨论,积极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学生的观察,分组操作,讨论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

4、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承受力大、用材少)·知道增强支架稳固性的一些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搭立体支架的方法。(说出设计方案、参照教科书的例图)·用简单材料独立的探究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能对立体支架进行加高加固。应用知识和经验制作不容易倒承受力大的高塔,把探究的结果与最初的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搭支架的过程,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注意安全)·意识到小组

5、合作的重要性;意识到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教学重点:搭建立体支架,理解三角形支架最稳固。知道不同的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耗材少不易变形)教学难点:知道增强支架稳固性的一些基本方法。高塔不容易倒的再思考,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并体会三角形支架的特性)四、教材的处理及策略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模式确定为“自主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独立活动,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式

6、教学环节为提问-猜想-设计-实验-分析-结论。这些在本节课中都有非常具体的体现。五、教学环节的设计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为本课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预设3分钟);(二)比较体验平面支架的特点(预设10分钟)(三)学以致用,搭建高塔(预设20分钟);(四)联系生活,扩大视野(预设5分钟)。(五)课外延伸(预设2分钟)具体阐述如下:第一个环节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本课一开始,我先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然后介绍埃菲尔铁塔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法国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全塔高307米,至今依然坚固如旧,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7、从而引入课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为本课知识的学习做了有效的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比较体验平面支架的特点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手中的纸棒分别搭建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支架,然后让组内的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通过拉、晃等动作,自主探究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学生自然的得出:三角形支架最稳定牢固。同时板书。(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为学生树立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意识。)其次让学生探究怎样使不稳固的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支架变得稳固?学生小组内交流并动手操作验证。教师仅是点拨指导,使学生

8、进一步认识的三角形的稳固性,为学生动手搭建支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