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导学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导学案

ID:39037210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导学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导学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导学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导学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饮酒(其五)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30、饮酒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背诵,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二、课前导学案1.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卒后朋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开创田园诗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主要作品《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2)《饮酒》诗歌系列简介《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在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

2、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里选的是第五首,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本篇写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领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2.、课前练习(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2)解释下列词语:结庐:而:车马喧:君:尔:心远:偏:悠然:此中:真意:辨:(3)初读诗歌,说出这首诗的大意。三、课堂导学案合作探究1.作者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为何没有车马喧嚣的烦恼?为何生活如此安静、心灵如此安宁?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诗历来备受赞誉,“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3.《饮酒》最后两句应怎样理解?4.结合本课学习,请你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

3、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四、中考链接2014年湖北省荆州市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8.(2分)下面对《饮酒(其五)》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叙一转,写出了一种闹中取静的闲适之美。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一问一答,写出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操守之美。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实一虚,写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空灵之美。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静一动,写出了一种暮鸟飞还的温馨之美。2014年湖南省益阳市10.对陶渊明《饮酒》

4、一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A.诗歌首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自由和惬意。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辩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5、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012·湖北省随州市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6分)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4.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1分)15.“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16.能否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字?为什么?(3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