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

《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

ID:39044911

大小:4.23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6-24

《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_第1页
《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_第2页
《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_第3页
《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_第4页
《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边塞戎旅诗词》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边塞戎旅诗词《唐宋元诗词曲名篇导读》之一、边塞戎旅诗词的内涵界定边塞戎旅诗词是以边塞戎旅生活为背景,描写边地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抒发诸如报效国家的豪情、征人思妇的离恨,或表达厌战非战的不满等与边塞战争密切相关之情怀的作品。二、边塞戎旅诗词的发展源流1.春秋战国《大雅·皇矣》记载了周族古公亶父(又称太王)开辟岐山,击退串夷的事迹《小雅·何草不黄》通过描写征人整日里四处奔波、旷野流窜、早晚不得休息,表达了征人艰辛的生活和苦痛。楚辞的《九歌·国殇》是为纪念为国而牺牲的将士而作的祭歌,对战争进程和将士精神风貌皆有细致的刻画。2.秦汉汉代诗歌的抒情背景或意象,开始富有

2、边地特征。刘细君《悲秋歌》“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战城南》、《关山月》、《出塞》、《入塞》等汉乐府旧题,成为后世边塞诗创作的固定题目。3.魏晋南北朝边地景物的刻画更加细致入微:何逊《长安少年行》“阵雪横塞起,赤日下城圆”表现从军戍边,慷慨赴国难的英雄气慨:曹植《白马篇》;《木兰辞》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4.隋唐描述边塞风光和边地民俗的诗作大量出现,其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具有苍茫雄浑的风格和蓬勃昂扬的精神风貌,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深刻揭露军中矛盾,批评黩武行为,进而揭示了边塞不保的内在原

3、因,如高适《燕歌行》塑造了许多为国效力、视死如归的边塞英雄形象,诗风雄壮刚健。如王维《少年行》: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盛唐边塞戎旅诗以其乐观高昂的生命情调、雄壮壮阔的审美境界,极其生动、逼真地反映了盛唐气象,形成壮美、崇高的美学境界。李益《过五原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5。宋代北宋初期一些文人因有亲身从军的经历,词作中呈现出沉雄豪放的真切情感,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展现了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寄寓了浓重的思乡之情,开宋代豪放词派之先河。蔡挺、苏轼等人赓续其风南宋初期的边塞戎旅词,多表达强烈的收复失地的渴望和对南宋王

4、朝苟安政策的批评。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张元幹、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克庄等人,共同谱写了雄壮的乐章。边塞戎旅诗词选讲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1],万里长征人未还[2]。但使龙城飞将在[3],不教胡马度阴山[4]。[1]“秦时”句:“秦时明月”与“汉时关”乃互文见义,是言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一切都没有改变。[2]长征:远行,多用于军旅征戍。[3]但使:只要。龙城:即黄龙城。故址在今辽宁朝阳。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这里是化用典故,指扬威于北方边陲的良将。[4]胡:指匈奴等北方的少数民族。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是古代中原民族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天

5、然屏障。解题《出塞》是乐府《横吹曲辞》旧题(见《乐府诗集》卷二十一)。唐人乐府中除《出塞》外,还有《前出塞》、《后出塞》、《塞上曲》、《塞下曲》等题,都是从这一曲调中演变而来的。此诗为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诗歌揭示了因任用边将不当而使战争不断的现实问题,表现了希望能有良将守边,使边烽自息的良好愿望。作者把丰富的意蕴熔铸在短小的七绝中,语言圆润,韵味悠长。此诗被认为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唐诗选》中,李攀龙推王昌龄《出塞》压卷,称为“唐绝第一”,燕歌行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3]。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

6、间[4]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5]。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6]。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8]。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9]。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10]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11]。边庭飘颻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12]。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13]。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14]。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15]。高适(700—765),字达夫,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少时家境贫寒,但胸怀大志。20岁时曾到长安求仕不果,30岁左右北上蓟门,

7、漫游燕赵,希望能从军立功边塞,都未成功。此后他返回梁宋,漫游吴越、齐赵一带,过了一段“混迹渔樵”的生活。天宝八载(749)中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二载(753)弃官入哥舒翰幕府,受到重视。“安史之乱”中,因平定永王李璘有功,曾任淮南节度使,官终散骑常侍,封渤海侯,世称高常侍。高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岑参并称“高岑”。解题此诗系用乐府古题抒写现实内容。《燕歌行》,属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边地征戍之事。《乐府诗集》卷三二引《乐府广题》曰:“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此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高适第一次北上归来之后。序中“元戎”

8、,指张守珪。有人据此认为诗乃讽刺张,或谓讽刺安禄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