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

ID:39048433

大小:599.0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4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_第1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_第2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_第3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_第4页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b卷)(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节城市化B卷(能力提升)                 考点题号城市化1、2、12(1)世界城市化进程3、4、5、6、12(2)(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8、9、10、11、13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读世界城市化进程图,回答1~2题。1.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相同点是(  )A.城市数量增加B.与经济发展相适应C.发展速度快D.乡村人口比重增加答案 A解析 读图可知,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特征: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征,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是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2、家,城市数量都是在不断增加的。2.2000年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数量为(  )A.3.3亿B.9.5亿C.74.4亿D.19.04亿答案 A解析 2000年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为9.5亿,占总人口的74.4%。2000年,发达国家的总人口为9.5÷74.4%=12.77亿,由图推出乡村人口所占的比例为25.6%,由此推出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数量为3.3亿。下图为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5题。3.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答案 D解析 按照城市化发展进程,最初

3、的城市规模小,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最大,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中心区人口密度减少,并且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图中四条曲线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故D项正确。4.下列因素中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是(  )A.交通运输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地形、气候D.城市规模答案 C解析 一个地区的地形、气候因素是基本稳定的,没有明显变化。因此对该城市人口密度的变化影响最弱的因素是地形、气候。5.该城市在现阶段出现的现象是(  )A.人口逐渐向市中心聚集,城市化水平提高B.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在城市中心区日趋集中C.城市中心区经济萎缩,城市化水平降低D.郊

4、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答案 D解析 人口逐渐由市中心向郊区移动,城市化水平提高,A项错误;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工业从城市向郊区迁移,B项错误;城市中心区人口密度减少,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C项错误;郊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居民生活条件大幅度改善,D项正确。读下图,完成6~7题。6.图甲中,直接反映出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A.非农业人口增加B.中心商务区服务范围扩大C.城市规模增加D.城市等级扩大答案 C解析 由图甲可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即城市规模增加。7.据图乙推断,该城市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A.温室效应B.交通拥挤C.城市内涝D.住房紧张答案 C解

5、析 由图乙可知,城市中心比郊区的地表径流量大而地下径流量小,使降水在短时间汇集,造成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能够像海绵一样吸水的城市。就是在城市小区里布置若干地块,用吸水材料建设(如下图),作为海绵体,暴雨的时候就作为蓄水的地方,那些被海绵体充分吸收的雨水还可以再次利用,如浇花、洗车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据此回答8~9题。8.“海绵城市”最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环节中的(  )A.径流B.降水C.下渗D.蒸腾(蒸发)答案 C解析 海绵城市中的海绵体能吸收水分,作为暴雨时的储水器,增加了下渗量。9.“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利于(  )①缓解城市缺水问题 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径流量 ④解决城

6、市内涝问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A解析 依据材料,海绵城市的建设会增加城市水资源,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不能增加径流量,故A项正确。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根据材料完成10~11题。10.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自然环境好B.城乡收入差距大C.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D.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答案 B解析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收入差距大,导致农村劳动力到城市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11.“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城乡协调发展B.农业发展水平提高C.土地资源浪费D.农村老

7、龄化程度降低答案 C解析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造成了土地资源荒废、浪费,不能使农业发展水平提高,不能协调城乡发展。迁出的大多数是青壮年劳动力,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升高。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12.读图一和图二,完成下列各题。(28分)(1)图一中,A、B、C、D、E反映的是________过程,说明该过程的主要标志。(10分)(2)图一中E→F所反映的现象为____________,简述其成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