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方艺术史

关于西方艺术史

ID:39049240

大小:23.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4

关于西方艺术史_第1页
关于西方艺术史_第2页
关于西方艺术史_第3页
关于西方艺术史_第4页
关于西方艺术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西方艺术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西方艺术史作业学号:200915430108班级:计算机1班姓名:邢佳鑫-4-问题:写出拜占庭艺术,哥特艺术,巴洛克艺术各自不同的特点和相同之处;代表作品;各自发生的年代。作答:各自发生的年代:拜占庭艺术:拜占庭艺术(ByzantineArt),约5到15世纪中期在东罗马帝国发展起来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它成为希腊和罗马古典艺术与后来的西欧艺术之间的纽带。早期基督教艺术与拜占庭艺术之间没有很分明的分界线。早期的发端时期,从330年君士坦丁堡成为首都开始到500年左右,被称为前拜占庭时期。在查士丁尼一世(527-65年

2、)统治时期迎来了拜占庭艺术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在8世纪和9世纪的一段时间,一场被称为反偶像争辩的纠纷反对圣像崇拜,许多绘画和雕塑被摧毁。随着843年反偶像主义的终结,对神圣人物的描绘再次得到鼓励。  拜占庭艺术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从9世纪持续到12世纪,将写实主义引进帝国宫廷艺术,将神秘主义引进宗教艺术。拜占庭艺术最后的辉煌发生在13到15世纪中期的巴列奥略王朝统治时期;它被称为拜占庭复兴。哥特艺术: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出现于十二世纪晚期,主要体现在建筑与绘画上,起源于法国的巴黎附近。哥特式艺术的最高成就体现在建筑方面

3、。于公元12世纪末叶继罗马纳斯克式建筑而兴起于法国北部,公元13至15世纪盛行于西欧各地,16世纪意大利人提出这一名词并得到广泛承认。巴洛克艺术:巴洛克(Baroque)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各自的特点以及相同之处:拜占庭艺术,中世纪拜占庭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以及受其影响的诸地区的建筑、绘画以及其他视觉艺术。具有拜占庭艺术特征的绘画与建筑风格最早形成于6世纪,这种风格直到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

4、丁堡,帝国最终瓦解时才告终止。东罗马帝国被土耳其人灭亡后,拜占庭的艺术则继续在希腊、巴尔干半岛和俄罗斯等地流行。镶嵌画和壁画取代雕刻,成为教堂的主要装饰艺术。拜占庭艺术是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从四世纪到十五世纪以君士坦丁堡(即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其思想内容是崇拜帝王和宣扬基督教神学,为巩固贵族阶级的统治服务。其风格特点是罗马晚期的艺术形式和以小亚细亚、叙利亚、埃及

5、为中心的东方艺术形式相结合,有浓厚的东方色彩。如圣索非亚教堂的中央圆顶形的结构及其内部金碧辉煌的装饰,反映了政教合一的精神统治的权威。在基督教神像学体系的建立和利用、改造旧形式为基督教宣传服务等方面,在教堂建筑、圣像画、镶嵌画、壁画、细密画及工艺美术的风格创造上,都有较大的成果。由于教会的束缚。拜占庭艺术后期风格倾向于公式化、概念化。它对中世纪欧洲各国,尤其是东正教国家的艺术有巨大影响。1453年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攻下君士坦丁堡后,拜占庭艺-4-术的历史已经终结,但其形式仍为东正教会所利用。成熟的拜占庭风格从早期

6、基督教艺术后期古典形式的风格化和标准化倾向演变而来;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的动态为基础,不以形体为基础。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受到抑制,取而代之的是标准化的脸型,体型平面化的,衣褶被处理为旋动的线条图案。整个画面予人以灵魂超脱肉体的感觉;人物的三维空间表现已为精神力量所取代,这种精神力量藉线条的力量和色彩的明度而表现出来。其人物形象取严格的正面姿势和拜占庭脸型、巨大的眼睛和锐利的眼神,以及典型的金色背景。这类背景在孤立人物的画面上,使形象宛若悬浮于墙壁与观众之间的空间某处。拜占庭帝国很少制作雕刻。最多见的小型象牙浮雕用于

7、书籍封面、圣物箱之类。在君士坦丁堡的上层社会中,其他各种小型艺术品、刺绣品、金器以及彩釉制品也很盛行。手抄本装饰画则虽未达到巨型绘画和镶嵌画那样深刻动人的效果,但对在欧洲传播拜占庭风格和圣像画亦曾起过重要作用。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教堂建筑上,它以尖形拱门代替了罗马式的半圆形拱门,建筑物重量及引伸力集中于石柱及拱壁上,外部有许多高耸的尖塔,墙壁较簿,窗户较大,饰有彩色玻璃的图案。内部圆柱较细,光线比较充足,门前饰有许多形象生动的浮雕和石刻。哥特式建筑符合教会的要求,高耸的尖塔把人的目光引向虚无飘渺

8、的天空,使人忘却今生,幻想来世。哥特式建筑物上的许多雕刻,生动自然,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哥特式建筑经历了由最初的宗教用途向世俗用途过渡的过程,这种上升的纤细而庞大的建筑成为王公贵族们的宅弟风格的一种选择。法王约翰二世的儿子贝利公爵就修建了一系列巨大而又精雕细琢的火焰式哥特宫殿。而在文艺复兴开始之后,哥特式建筑就逐渐式威。但是文艺复兴同样是对古代的风格的一种怀旧式创新,而哥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