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病辨证》PPT课件

《络病辨证》PPT课件

ID:39055944

大小:504.50 KB

页数:124页

时间:2019-06-24

《络病辨证》PPT课件_第1页
《络病辨证》PPT课件_第2页
《络病辨证》PPT课件_第3页
《络病辨证》PPT课件_第4页
《络病辨证》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络病辨证》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络病辨证第五章1第一节络病辨证与传统辨证方法的关系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重要内容,是运用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理论对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方法收集的症状与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病名、病因、证候诊断,为确立治法方药提供客观依据.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脏腑辨证和六经辨证,初步形成中医内伤杂病和外感热性病的辨证总纲,随着清代温病学派的崛起,又形成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此外又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组成中医辨证方法的主要内容。传统中医辨证2络病辨证是在认识中医学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基础上,以络病理论为依据,分析、判断疾病中有无络病相关证候

2、存在,并将收集到的络病症状、体征等有关络病的病情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判断络病所在的部位、病因、病机、病变趋势,从而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络病辨证是中医学又一新的辨证方法,适用于广泛存在于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中络病这一共同病理变化的临床诊断,并为从络病治疗提供有力依据。络病辨证3历代文献关于络病辨证的记载《内经》中提出望络、诊络方法,记载血络、盛络、结络、横络、虚络等病理性络脉的临床表现,成为记载络病辨证的最早历史文献。东汉张仲景创制通络方药,论述了久瘀入络所致虚劳、邪客络脉的临床表现。清代叶天士提出“络虚则痛”、“寒入络脉”等络病病机,发展络病成为中

3、医学重要病机概念。纵观二千多年中医学术发展,络病理论尚未形成系统的学说体系,络病辨证亦呈散在记述,未形成系统的指导络病临床的辨证体系和方法。4络病辨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络病理论为核心(三维立体网络系统、发病因素、发病特点、病机特点、病机变化)吸收传统中医辨证方法总结历代络病记载归纳络病临床表现辨证分析辨发病因素辨病程久暂辨阴阳表里辨寒热虚实辨气病血病辨脏腑病机(见辨阴阳表里)辨理化检查(附篇)辨络形络色5第二节络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疼痛痹证麻木痿废瘫痪癥积青筋出血水肿斑疹6络病主要临床表现1.疼痛“久痛入络”,疼痛是络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各种致病因素引

4、起的络病主要病理机制是气血运行障碍,络脉失于通畅,清代医家程国彭《医学心悟》说:“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强调了络中气血瘀滞不通是导致疼痛的主要原因。络病引起的疼痛,其机理有虚实寒热四端,故临床辨证必须分清病由。络虚之痛,痛势绵绵,动后痛剧,休息痛减,喜按喜揉,乃络中气血不足,失于润运温熙,络脉不畅所致。络实之痛,痛势较剧,拒绝按揉,多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络道所为。络寒之痛,或寒自外侵直中阴络则脘腹绞痛,遇热稍缓,或寒由内生络脉绌急,卒然不通而痛,呈阵发性发作,得热稍舒,遇寒痛剧。络热之痛,多为热毒壅塞络脉,络脉气血不通而灼痛,遇热痛剧,得凉则舒,局

5、部甚至红肿焮热。西医学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痛等。72.痹证广义之痹泛指机体为邪闭阻,而致络中气血运行不利,如《内经》所言五体痹(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在此基础上“病久而不去,内舍于其合也”引起的五脏痹(肺痹、心痹、脾痹、肾痹、肝痹),五脏痹证对邪气循经脉内入脏腑之络而引起脏腑功能障碍的临床证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狭义之痹为痹证或痹病,指由于外受风寒湿热之邪,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病证。表现为关节、肌肉、筋骨等处的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

6、。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关节周围炎。络病主要临床表现83.麻木麻木在《内经》及《金匮要略》中称“不仁”,《金匮要略》说:“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首次提出肌肤不仁与病邪侵袭络脉有关。麻木发生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各有差异,临床常见头皮麻木、半身麻木、四肢麻木等,常见证候有风寒入络、络虚不荣、络脉瘀阻、内风袭络、风痰阻络、湿热阻络等。中风先兆、中风后遗症、周围神经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脊髓空洞症、神经中毒损伤等。络病主要临床表现94.痿废痿废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失去随意运动的

7、一种症状,日久可致肌肉萎缩。湿热阻滞络气,或肺燥津伤,津失敷布,络脉失于濡润,或奇经亏虚,真阳不足,元气颓败,鼓动无力,络气虚滞,或肝肾亏损,髓亏筋痿,络脉虚而不荣皆可导致四肢百骸缺乏气之温煦充养而有痿废之变。西医学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先天性肌病、急性脊髓炎、腓骨肌痿缩症等。络病主要临床表现105.瘫痪首见于《外台秘要》,又名瘫痪风,若一侧肢体偏废不用称为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或中风,若下肢瘫痪亦称半肢风,常见于截瘫。半身不遂主要见于中风,为脑络病变所致。脑之脉络瘀塞,局部脑组织(气络)失去血气供应

8、丧失其功能而表现出语言、思维及运动障碍。截瘫之下肢瘫痪常见于外伤所致脊髓损伤,不完全性损伤者下肢运动及感觉功能减退,完全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