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学案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学案

ID:39092514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4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学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学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水调歌头》学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理解本词内容。2.学习抓关键词句、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词人情感。3.能当堂熟读成诵。【课前预习】一、作者简介苏轼,字,号,四川眉山人,时期著名的家、书画家。我国“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二、写作背景1.链接一:宋神宗熙宁九年(丙辰年),苏轼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当太守。中秋之夜,他与几个客人饮酒赏月,席上听人说他将调官到别地,不免感叹自己的仕途坎坷。此刻,明月高照,在这团圆之夜,苏轼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已有七年没见的弟弟苏辙。那时苏辙

2、在济南当小官,密州与济南都在山东,但两兄弟因各自疲于官事而多年不得相见。在杯盘交错中,苏轼一面与客人应酬,一面昂头望着月亮,思绪万千。这天夜里,苏轼与客人欢饮达旦,喝得酩酊大醉,创作了这首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2.链接二:苏轼为什么会在密州任职?宋神宗时期,苏轼不满王安石变法,上书反对,接着他便遭到朝廷中的改革派的排挤、中伤。于是,苏轼自求外放(由京官降为地方官),调任杭州通判。结束了杭州通判的任期后,因弟苏辙在济南为官,他特地请求去密州任职。写作此词时,正在密州任职。3.链接三:苏轼与苏辙手足情深

3、苏轼和苏辙从小志同道合,是诗词唱和的良友,是互相勉励的知己。分离后,两人的书信往来频繁。苏轼遭遇乌台诗案后,苏辙马上上书皇帝,愿意用自己的官位为哥哥赎罪。苏轼还曾在狱中写下绝命诗“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说来生还要和苏辙做兄弟。三、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字词què()()()chán宫()琼楼玉宇不胜低绮户()娟四、初步疏通诗意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4、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课堂学习】一、感悟诗歌情感的方法:1.2.二、品读下阕东坡啊,你的《水调歌头》牵动了多少人的情思!你说“_______________”(下阕中的诗句),我从中读出了你的________(情感或性格)。【课后作业】1.背诵并默写《水调歌头》。2.推荐阅读:余秋雨《文化苦旅》中的《苏东坡突围》。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

5、将白发唱黄鸡。我抓住了“”(关键词句),从而悟出了(情感或性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