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ID:39105796

大小:5.64 M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24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_第1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_第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_第3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_第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专题五 地表形态的塑造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内容解读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考题示例考查点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Ⅱ2018北京文综,4,4分岩浆岩物质来源与岩浆活动影响★☆☆内力作用与地貌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Ⅲ2018课标Ⅲ,6,4分湖泊成因★★☆2015福建文综,9,4分地质构造与地貌判读外力作用与地貌Ⅲ2018课标Ⅰ,6—8,12分河流阶地与成因★★★2017课标Ⅱ,9—11,12分冲积扇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Ⅱ2018海南单科,22,10分地表形态对交通

2、的影响★☆☆2017海南单科,9—11,9分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分析解读  近5年课标卷共考查本专题5次,分值4—12分;尤其重视对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的考查,该考点连续4年考查,分值8—12分。多以具体自然地质、地形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获取信息、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本专题知识能解释众多自然地质现象,故今后仍然有较高几率进入命题视野。【真题典例】破考点【考点集训】考点一 岩石圈物质循环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下图为岩石圈

3、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1.(2019届黑龙江牡丹江一中月考二,14)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分别是(  )A.①、乙B.②、丙C.③、沉积岩D.④、甲答案 A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据图完成下面两题。2.(2017天津河西一模,6)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4、C.新生代后期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答案 D 3.(2017天津河西一模,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答案 B 考点二 内力作用与地貌  当地壳下部岩浆侵入上部沉积岩岩层中,便会使沉积岩岩层上部拱起,形成穹隆构造,完成下面三题。1.(2019届江西名校学术联盟检测一,19)穹隆构造(  )A.属于外力地貌B.初期形成放射状水系C.顶部岩石不易侵蚀D.是良好储水

5、构造答案 B 2.(2019届江西名校学术联盟检测一,20)甲岩层(  )A.具有层理构造B.含有化石C.常作为建筑材料D.具有气孔构造答案 C 3.(2019届江西名校学术联盟检测一,21)与穹隆构造水平方向上沉积岩层新老顺序类似的是(  )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答案 A   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据此完成下题。4.(2014海南单科,17,3分)P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6、挤压带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带C.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D.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挤压带答案 A 考点三 外力作用与地貌  图甲为2018年暑期某学生在林芝市丹娘乡沙丘旅游景区拍摄的雅鲁藏布江北岸谷地的丹娘沙丘,图乙为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图甲图乙1.(2019届安徽六校一模,10)该沙丘的沙源可能主要来自(  )A.域外风沙的沉积B.岩石的就地风化C.两岸高耸的山坡D.附近河流的河滩答案 D 2.(2019届安徽六校一模,11)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7、 )A.①B.②C.③D.④答案 C 3.(2019届安徽六校一模,12)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慢的季节是(  )A.夏季B.春季C.秋季D.冬季答案 A 4.(2018河南天一大联考二,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分)  天坑是一种漏斗形岩溶地质景观,大部分坑壁都是陡崖环绕。天坑是石灰岩在流水作用下不断溶解,导致岩层不断崩塌,并贯通地表所形成的。下图为贵州省天坑及溶洞示意图,图中岩层都是软硬程度相同的石灰岩层。(1)试推断图中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3分)(2)指出溶洞①与溶洞②所在岩层的

8、新老关系,并分析理由。(3分)(3)试分析图示地区地表水缺乏而地下河水丰富的原因。(3分)答案 (1)原有石灰岩受地壳抬升作用隆起;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河流下切,地表水渗漏,地下河发育,石灰岩受流水溶蚀(或侵蚀)形成溶洞;受外力作用影响,洞穴顶部坍塌形成天坑。(2)溶洞②所在岩层较溶洞①所在岩层老。理由:两溶洞均以石灰岩为基岩,石灰岩属于沉积岩,埋藏位置越偏下,岩层年龄越老。(3)喀斯特地貌多岩溶洞穴,明暗河相连,地表水通过溶洞流入地下暗河;地表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容易流失。考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