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

ID:39107682

大小:32.2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5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能强化练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知能强化练(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选择题1.(2019·河北唐山模拟)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A [由材料“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可知西汉初年对封国权力的制约,防范封国的权力膨胀,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封国权力的制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制约封国权力而非无为而治的措施,故C项错误;

2、材料强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而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故D项错误。]2.(2019·湖南郴州模拟)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義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异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军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C.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D.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D [A项思想活跃是文化现象,不是原因,故A项错误;魏晋时期江南开发,经济发展,但商业受时代的

3、影响,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玄学兴起并发展,儒家思想融合了道家思想,“援老入儒”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文化的时代特色源自于社会时代的变迁,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国家分裂造成了上述文化现象,故D项正确。]3.(2019·广东揭阳模拟)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这一变化(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

4、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B [A项表述与题目中“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不相符,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御史对百官纠弹”和“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得出监察主要针对百官,而且不断扩大到丞相,体现了皇权的加强,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涉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中“清除”太过绝对,故D项错误。]4.(2019·河北保定模拟)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

5、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D [州、道、路,都是地方制度,不能起到扩大疆域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路制下,官员的文武出身,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城市商业状况,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有利于更有效的控制地方及官员,故D项正确。]5.(2019·湖北武汉模拟)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劾,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

6、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A.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B.元朝初年监察制度逐渐完善C.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D.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B [材料的变化表明,监察制度的强化,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元代的地方监察制度逐渐走向完善,故B项正确;行御史台是监察机构,并非与行省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故C项错误;行御史台本身就是中央监察机关的派出机构,监察地方,故D项错误。]6.(2019·百校联盟模拟)

7、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髙的官员,如汉代刺史是以六百石的职位监察一千石的郡国守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旨在防范监察官员独断专权B.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B [材料中“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代表皇权,旨在防范其他职位高的官员独断专权,故A项错误;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材料中“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更能体现耳目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中“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代表皇权监察地方官员,体现了专制,并不

8、代表社会履行职责,故C项错误;监察并非仅仅针对地方,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管辖与材料中“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无关,故D项错误。]7.(2019·湖南永州模拟)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构。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与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