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

ID:39109060

大小:9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5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_第1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_第2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_第3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_第4页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平行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0.1相交线执教人:开发区老峰中学王向群课题:10.1相交线教学目标:•结合图形,认识对顶角的概念,会在相交线中识别对顶角。•经历观察、测量、推理等探究过程,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并能利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说理及有关计算。•通过在邻补角的基础上学习对顶角,渗透类比思想。通过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对“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的说理,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通过欣赏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实物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美和生活美。教学分析:•内容分析:几何概念是几何图形语言和几何推理的基础。对顶角的概念是通过它的形成过程引出的,教学中应结合图形,在演示相交线教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对顶角的本质—两条

2、相交直线形成位置相对的两个角,要求学生能在图形中辨认它们;对角定性质的探究是先动手操作观察一对对顶角同时变大同时变小,再“量一量”得到“相等”的事实,最后引导学生说明“相等”的理论依据,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对顶角的特征和对顶角的性质•教学难点:对“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的说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根交叉的小竹棒;中性笔或铅笔;三角尺;量角器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师生共赏与本章知识有关的实物图片,感受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了解本章学习的主要内容。教师此时出示课题。2、活动:复习邻补角的概念,师生共同

3、总结邻补角的特征与性质,为类比学习对顶角做准备。3、板书:邻补角的特征:两个角共一个顶点,共一条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性质:∠AOB+∠BOC=180º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多媒体课件观察: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与∠2是不是邻补角?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板书:对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思考:图中还有其它角能构成对顶角吗?4、课堂练习1:(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归纳、辨别对顶角的方法,认识对顶角的本质。5、学生活动:同学们拿出你们所用的两支笔,使其交叉,一支笔不动,转动另一支笔。观察其中一对对顶角的大小变大情况(感性认识)6、师生

4、互动:观察课件剪刀剪开布片的过程中,有关角发生的变化,特别是对顶角发生怎样的变化。7、学生活动:用量角器测量一对对顶角的度数,看一看是否相等。8、交流:解读(推理)“对顶角相等”的正确性。因为∠1+∠BOC=180º(邻补角性质),∠2+∠BOC=180º(邻补角性质)所以∠1=∠2。9、板书: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对顶角概念反映了对顶角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反映了对顶角的大小关系。10、课堂练习2:(多媒体展示)——通过有关角的简单计算,及时巩固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的性质㈢、知识迁移,巩固提高1、课堂练习3:(多媒体展示)——进一步巩固对顶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5、培养学生观察图形的能力。2、拓展应用:(多媒体展示)——能用邻补角、对顶角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的奇妙,更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是有用的。㈣、回顾、总结。1.邻补角与对顶角的区别和联系2.对顶角性质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有关角的计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还可以作为几何推理的依据。㈤作业布置:①、教科书习题10.1P1181、2②、思考题: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有多少对对顶角?四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有多少对对顶角?n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有多少对对顶角?㈥、板书设计:10.1相交线COBA邻补角的特征:两个角共一个顶点,共一条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的特

6、征:有公共顶点,且两边分别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性质:∠AOB+∠BOC=180º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对顶角相等的理论依据)解:因为∠1+∠BOC=180º(邻补角性质)∠2+∠BOC=180º(邻补角性质)所以∠1=∠2(练习三第二问的推理过程)解:因为∠BOF=∠AOE=30º因为COD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所以∠COF+∠BOF+∠BOD=180º∠COF=180º-∠BOF-∠BOD=180º-30º-60º=90º所以∠COB=∠COF+∠BOF=90º+30º=120ºBAEFDO30°60°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