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ID:39109853

大小:2.77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6-25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_第1页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_第2页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_第3页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_第4页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_第5页
资源描述: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七子之歌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的襁褓,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写作这组诗篇的时候,正值闻一多在美国纽约艺术学院留学期间(1925年)。在美国已经生活了将近三年的他,多次亲身

2、体会到种族歧视的屈辱,他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激发起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加上三年背井离乡的经历,使他更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也使他更加深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因此,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一方面怀念和赞美祖国,一方面抒发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诅咒。《七子之歌》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9年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

3、5年回国任教,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闻一多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在学术上,他广泛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著有《神话与诗》、《楚辞校补》等专著闻一多闻一多先生画像闻一多先生雕像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毛泽东赞扬闻一多: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

4、不愿屈服。——《别了,司徒雷登》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004年2月5日晚8时35分,99岁的著名诗人、作家臧克家与世长辞,一轮明月、万家灯火伴他西行,我国文坛再失巨擘。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作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臧克家去年刚刚出版的《臧克家全集》,凝结着他一生的心血和汗水,洋洋12卷本,收入了臧老各个时期、各种体裁的创作作品,其中不乏跨越时空、经久传诵的名篇佳作。《烙

5、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尤其是他当年为纪念鲁迅而作的《有的人》,成为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甚广、深入人心的经典。今天,用来送别诗人自己仍是最好的挽歌:“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整体感知1、划记重要词语及生词。2、注意文章结构的特点。掌握下列词语:衰微赫然迭起高标兀兀穷年锲而不舍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检查预习:掌握字的读音:衰微赫然迭起锲而不舍卓越沥尽心血潜心贯注慷慨淋漓小楷气冲斗牛迥乎不同目不窥园兀兀穷年shuāihèd

6、iéqièzhuólìqiánkāngkăilínlíkăiqìjiŏngkuīwù目不窥园:诗兴不作:一反既往: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词语积累:衰微:赫然:潜心贯注:慷慨淋漓:(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用心专注而深刻。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话十分畅快。从题目看,本文分两部分:前半部分:闻一多先生的“做”;后半部分:闻一多先生的“说”。两部分之间,

7、有两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阅读前半部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课文开头引用闻一多先生这两句话起什么作用?领起全段,表现闻一多“做”的特点——“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朗读,释义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8、。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作诗的兴趣起,发越抬头看,越觉得高。弥,更加。越用力钻研,越觉得深。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诗兴不作而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