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实习报告(范例)

测量实习报告(范例)

ID:39111390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5

测量实习报告(范例)_第1页
测量实习报告(范例)_第2页
测量实习报告(范例)_第3页
测量实习报告(范例)_第4页
测量实习报告(范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量实习报告(范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姓名:XXX班级:土木105组数:第3组学号:1016100060测量实习报告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验证课堂理论外,还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我们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地形点的测绘、手绘成图等,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如今的社会中,不仅仅要求高学历,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就像老师提到的,老总不喜欢连仪器也不会用的所谓“高材生”。对于我们学习土木工程的人来说,能熟练使用相关仪器并进行适当的实地测量是我们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我们投入了最大的精

2、力和热情去完成这次的测量实习任务,以达到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培养与同伴之间的合作意识。本次测量实习选在了第十七周和十八周,天气寒冷的同时更由于临近考试,给我们增加了一定的压力。为了更快、更有效地完成任务,我们第3小组综合师兄师姐往年实习的的各种经历,在一番严密谨慎而又快速的讨论中定出了初步方案,将能够同时进行的任务进行了合理的分配,加快进程。首先,第一阶段的任务是进行控制点的测量。星期三下午,我们收集测区已有地形图和已有高级控制点的成果资料,将控制点展绘在原有地形图上,然后在地形图上拟定导线布设方案,最后到野外踏勘,核对、修改、落实导线点的位置,并建立标志。初步选定了八个控制点DN3

3、1-DN38。到星期四早上,我们正式开展第一天的测量工作。一方面由我、戴斯然、叶家成、冯建晖4人使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的测量,另一方面由谢瑜、李志刚直接用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高程的测量。虽然我没有直接参与水准的测量,但是我还是回顾了水准测量的内容。水准测量的原理如下: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高程和测得的高差,推算出未知点高程。设水准测量的进行方向为从A至B,A称为后视点,a为后视读数;B称为前视点,b称为前视读数。如果已知A点的高程HA,则B点的高程为:HB=HA+habHA+a=HB+bHA=HB+a-

4、bB点的高程也可以通过水准仪的视线高程Hi来计算,即Hi=HA+aHB=Hi-b根据进行水准测量的两位同伴的叙述,本次水准测量将控制点与S4号点在图纸上连接成闭合导线,采用目测法,大致取两控制点的中点架设水准仪进行测量,一人立尺,一人记录数据。第一次测量时得到的数据显示出中误差42mm要大于实际允许的误差,为了找出问题所在,挑出两组高差较大的点进行重测,得到中误差47mm,明显不是测量的问题,于是着手于数据的检查,终于发现了其中一组数据的符号写错了,改正后所得中误差为18mm,符合要求。在进行了水准测量检核后认为测量成功,完成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与此同时,我所在的全站仪测量小分组也

5、在进行着角度和距离的测量。全站仪的使用非常的简单便捷,唯一的难点在于对中整平,由于三脚架和仪器非常沉重,轻微的晃动都会造成较大的偏移,幸好我们平时认真练习,对于对中整平算是轻车熟路。由于水准测量所用时间较短,完成水准测量的两位同伴使用经纬仪对剩下的点进行了同步测量。不过在第2、第4点对第3点测量时由于灌木丛遮挡住视线,改测钎为塔尺,然而由于观测点过高,易于晃动,难以避免误差,始终无法测得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数据。最后还是改用棱镜,在精密的测量后,终于得到合理范围内的数据,基本完成任务。得益于仪器的良好状态,没有出现任何状况,我们提早完成了控制网的测量。晚上我们便进行内业工作,突然发现我

6、们似乎忘了测量S4点到邻近两个控制点的距离,无法算出改正数。还好我们及时请教其他小组,发现只要用中误差和测站数的比值作为改正数即可。同时,还发现了另一个问题:每个角的测量数据都符合要求,但是总角度的和与理论数值仍有一定差距,经过细心的检查,认为那些通视较差的点可能存在较大误差。第二天,在进行碎部测量之前,我们根据第一天晚上发现的问题,对那些通视较差的点进行了重测,得到的数据果然符合要求,导线全长闭合差及时地解决了问题。经历了这小小的曲折,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精确测量、认真态度的重要性,同时也大大地增强了我们的信心。紧接下来,就是碎部测量。经过了控制测量,我们已十分熟练地掌握了全站仪

7、等仪器的使用,对于碎部测量,并没有遇到技术上的问题。由于所测量的点有很多,可以让所有组员都参与测量,轮流在不同的位置上工作,进一步熟悉与了解全站仪等仪器的使用。由于本次测量的精度为1::500,有些比较琐碎的点可以合并在一起,既避免了图纸上繁乱的描点,同时也大大简化了工作,优化了图纸的美观性。鉴于碎部点很多,将碎部测量的任务分为了两天(星期五、星期六)。但是第二天所借的仪器可能存在一定的故障,第三天(星期六)我们在测量5、6号点的时候,发现仪器的竖直角不跟随望远镜的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