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

ID:39112117

大小:114.87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6-25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_第1页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_第2页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_第3页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_第4页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知识绝代才女林徽因素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绝代才女林徽因  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有明显的新月诗风格;她是建筑学家,她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对学生说,自己著作中的那些点睛之笔,都是“她”给画上去的;她是演员,曾是三个最优秀男子心中永远的“齐德拉公主”。在“太太们的客厅”里,她以超凡的风华,融入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男性为主的京派知识分子群体。虽然这些男人们总是带着挑剔的目光,批判的习惯,但是在她的身上却无一例外地不再吝惜赞美之词,改革先锋人物、大文豪胡适称赞她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是才子诗人徐志摩《偶然》中那个深情

2、款款的“你”,她是作家沈从文眼里“绝顶聪明的小姐”,她是学界泰斗金岳霖心中永远的“女神”,并为之终身不娶……她就是林徽因,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梁思成的贤妻,梁启超的儿媳,著名学者林长民的爱女。一个象牙般美丽的女子,一个带有“文艺复兴色彩”的时代先锋,一个周身洋溢着太阳光辉的人间精灵!少女闺中不识愁 学成伴读诗与画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在杭州陆官巷一座青砖大宅中,原名“徽音”。林家是当地有名的官宦世家。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朝的进士,曾在浙江金华、孝丰等地任职。父亲林长民早年毕业于

3、日本早稻田大学,擅长诗文,工书法,为民国初年“立宪派”名人、著名的学者,曾任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林徽因的堂叔父就是在狱中写下《与妻书》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从小,林徽因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5岁时,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时,移居上海,入上海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林长民任职北洋政府,将全家迁往北京,林徽因转入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得林徽因对传统文化有着极深的修养,这为她后来在建筑学、美学和诗文创作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6岁时,林

4、徽因随父亲游历欧洲各国,增长见识,感受西方文明,并且在游历中,受邻居女建筑家的影响,对建筑学产生兴趣,找到了人生目标——做一名建筑学家。  青年时代的林徽因就在数学和绘画方面展现出不凡的天赋。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由于当时美国宾州大学建筑系不收女生,她改入该校美术学院,而主要选修建筑系的课程,实现了自己的志愿。1927年夏,林徽因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三段爱情故事中的“齐德拉公主”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中有三个男人不得不提:

5、一个是她的夫婿建筑学家梁思成,一个是诗人才子徐志摩,一个是为她终身不娶的学界泰斗金岳霖。这三个男人影响了林徽因的一生,贯穿着她的情感世界。  林徽因与徐志摩当年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猜想,是那时文坛津津乐道的话题。当年,徐志摩的诗作和才华广为人知,有一定的影响力,许多人是因为关注徐志摩才知道林徽因的。  1918年,徐志摩北大肄业后前往美国留学。后来因为崇拜西方哲学家罗素,他离开美国,来到英国留学,希望在英国能够亲耳聆听偶像的讲学。可是,徐志摩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不久前刚刚去中国讲学了,遗憾的徐

6、志摩只得在剑桥附近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来,等待罗素归来。就在这期间,他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且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当年林徽因16岁,还是个中学生;徐志摩24岁,已经为人夫、为人父。正值青春芳华的林徽因,纯洁懵懂,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共同的理想和志趣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谈甚欢,他们相约在波光潋滟的康河上泛舟游玩,在康桥上指点美景、赋诗吟唱……面对这样一个如此美好的女子,徐志摩一下子就被林徽因吸引了。他十分欣赏这个出生在旧时代,却拥有着新女性才学的小姑娘,林徽因的端庄、秀丽、风采更

7、让这位浑身洋溢着浪漫情怀的诗人难以自禁。他曾经给林徽因写过一封信,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没有想到,这封信却把林徽因“吓倒”了。不久,林徽因随父亲提前回国,与徐志摩不告而别。  岁月流转,当徐志摩与林徽因再见时,林徽因已与父亲的好朋友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了婚,即将嫁作他人妇。虽然如此,徐志摩与林徽因依然保持着来往,他们一起组织新月社的活动,一起演戏,愉快地以书信交流。林徽因在北京西山养病期间,徐志摩还经常去西山看望她,并帮助她发表了一些诗作。1924年4月,64岁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

8、共同担任翻译,并精心安排泰戈尔在华的行程。在北京欢迎泰戈尔的集会上,徐志摩和林徽因站在泰戈尔左右的照片,被当天北京的各大报纸以醒目的版面刊登出来,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其中以李欧梵在《浪漫一代》中的描述最为传神:“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有如松竹梅的一幅岁寒三友图。”民国初年这如诗如画的一幕,至今仍传为美谈,引起人们无限遐想。许多人都希望才子佳人能够有一个美好的结局,但在所有人善意的愿望面前,林徽因以她不同于一般女子的冷静和理性,做出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