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

ID:39118153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5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_第1页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_第2页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_第3页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邛崃市十方堂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第2单元(组)第9课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古诗二首《登飞来峰》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的方法,乐于把观察所得表达出来。3、情感态度、价值观:两首古诗的对比学习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能背诵下来,会默写。2、通过诗句描绘的景象,引导学生理解“身在最高层”看峰所见景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具学具资料准备 课件教  学  过  程  设  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课堂教学设

2、计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同学们,你们登过山吗?谁能谈一谈你当时的感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都是诗人登山后所写的,你想了解他们登山后的感想吗?二、整体通读,想象意境。1、自由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学生读后借助工具书和所查的资料自学。2、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有困难的地方作上记号)3、指名读古诗,听一听,是否读的正确、通顺。4、全班齐读两首诗,边读边想两首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读后交流:(1)作者都是宋朝的诗人。指名简介王安石和苏轼。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

3、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他的名句“回忆自己的登山经历,简单交流自己的登山感受。激发兴趣。按要求读诗。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指名读书,正音。了解两首诗的作者。第页课堂教学设计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诗词造诣很高。(2)都有景物描写。写的什么?(借机解题)(3)都借写景说明道理。这两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让我们一首一首的来品悟。三、

4、分步解读,感悟哲理。(一)学习《登飞来峰》1、指名朗读《登飞来峰》,然后说说诗意。2、从哪里看出作者站在最高层站得很高?(1)品读前两句:“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言高。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高高的飞来峰上有一座千丈高的塔,听人说早上公鸡鸣啼时,在塔上可以看到旭日初升的奇丽景观。了解两首诗题目的意思。《题西林壁》——西林:庐山上的西林寺。这首诗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登飞来峰》——飞来峰,山名,在今

5、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了解两首诗的写作手法。朗读《登飞来峰》,交流诗意。体会诗句前两句话的含义,放声朗读,进一步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第页自己放声朗读,进一步想像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过渡:前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塔高。第二句以“见日升”,从一个侧面衬写古塔高耸,直入云霄,能听见鸡鸣,这还是写塔高。两句都是写塔高,为下文直抒胸臆蓄势。(2)品读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直抒胸臆,意思是“我不用担心浮动的云遮住我的极目远眺的视线了,那是因为我已身处凌空的最高层呀。”(

6、仅仅十字,境界全出。)学生质疑,重点解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补充诗人的写作背景。)为什么用“不畏”?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诗人站得高,看得远的胆识气概和豪情万丈。(3)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抒发自己的壮志情怀。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谈一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品读诗的后两句,理解其中的含义,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感。不怕困难,相信变法一定能成功。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其实,王安石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宋神宗信任

7、他,支持他变法,他就不会害怕朝廷小人刁难、作祟,新法一定能推行,变法一定能成功。交流:A:观察景物时是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第页3、带着感悟有感情齐读《登飞来峰》。4、参照古诗,深化感悟。学到这里我们想到了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里的著名诗句,引读:“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杜甫在《望岳》中的诗句,引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啊,同学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的全面呀!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下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诗《题西林壁》,大家课后好好预习。B: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