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

ID:39125035

大小:226.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6-25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_第1页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_第2页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_第3页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_第4页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脉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发展史”开篇第一,“文化”所指精神文明第二,各种“文化”产生的基本过程物质文明1,对社会问题、人际关系解决的探索思想文化产生和发展2,在改造自然、认识自然过程中的努力创造自然科学理论的成果3,在思想文明、物质文明发展作用下产生了各文学艺术的表现样式第三,教材内容的归类(见目录)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第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的基本线索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核心是儒家思想是如何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主流思想的兼容并蓄中突围而出官方统治思想(既服务又约束统治阶级)糅合学术

2、、兼容民间,终于成为整个民族认同的主流思想探求农业文明的新出路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老子和百家争鸣1,春秋与战国社会发展特点回顾:是社会转型时期(政治、经济、人的观念各方面的破旧立新)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破分封制建县制统治阶级内部,“尊王攘夷”逐步演变为诸侯称“王”,传统秩序面临“礼崩乐坏”局面铁犁牛耕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分封秩序,王、君的实力出现变化土地私有的出现并逐步合法化而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官府垄断手工业局面发生变化,私营工商业商业兴起思想文化方面:2,面对礼崩乐坏、新旧交替局面

3、,孔子、老子的主张和“百家争鸣”现象的出现人的作用彰显,“重人事、轻鬼神”主张盛行身份教育局面被打破,“士”阶层兴起,新兴知识分子不断探讨社会转型时期的各种关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A.核心内容“仁”和“礼”,从研究人的伦理道德关系入手,逐步演发为协调社会各种关系的准则B.孔子思想还包括教育思想等C.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民信”成为以后“民本思想”的基础思考:谈谈你对孔子“仁”、“礼”主张的认识(1)孔子思想“仁”既有宽恕待人意思(发展为仁政),也强调自我修身,是内外兼修的道德概念(3

4、)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礼”意思是恢复西周之礼,是恢复等级,但其作用是双向性的(守旧与加强自身修养)(2)老子的“无为”“无用”和辩证思想:A.从“道”(方法)顺应自然出发,阐发“无为而治”主张B.从人类、万物不断运动出发,阐发“转变”的辩证思想A.所谓“百家”:儒法道墨B.争鸣的内容和目的:如何管理好变化着的社会(协调人的关系),重建社会秩序C.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解放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和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时期,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4)战国期间儒家思想理论的发展孟子:荀况:参

5、考资料:伯恩斯《世界文明史》如此说春秋战国的东方思想:“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A.把孔子的“仁”发展为系统的仁政理论,并完整提出“修齐治平”的自我修身理论(被视为“正宗”)从“性善”出发,阐发儒家注重道德教化的主张A.从“性恶”出发,阐发其礼义法治并行的主张B.荀况的“天常”理论带有辩证唯物思想C.荀况对儒家

6、思想的贡献(顺应战国末年百家相互兼容趋势,开儒家吸收各家思想之先)第一,秦及汉初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发展的贡献一,秦统一后,开创新的社会制度,并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基本思想,但很快因暴政而亡……二,汉立国之初,政治上一是循秦制,二是废除暴政;经济上“休养生息”,这就是“无为而治”,但这是形势所然,王国问题,匈奴问题一直是汉中央政府的大患三,近7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恢复,但随之而来的土地兼并使社会矛盾凸显……西汉进入新秩序重建时期,需要新的思想作为社会规范建设的指导四,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形成“新儒学

7、”,使之顺应了这一时代需要,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影响二是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过改造,发生了系列变化第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核心是“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基本含义:A,天是万物主宰,人君受命于天,以此推断“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强调皇权至高无上,顺应大一统需要)B,强调人君职责是管好天下(灾异威慑说和“伤败”说,引发“仁政”理论)实际效果和影响:效果是,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主张影响一是儒家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迅速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第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其他内容的发挥:A,对“礼”、“修身”等理论的发挥

8、,提出“三纲五常”B,对仁政,提出限制土地兼并和轻徭薄赋第四,对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的基本认识:特点是:B,借“天人感应”说限制服务皇权,宣扬仁政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学说及其他思想对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兼容又排它)基调是:A,强化皇权,强调秩序,在当时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稳定社会第五,小结:1,“罢黜百家”后,儒学、道学在官府竞争局面结束,儒学逐步成为历代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