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示儿)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示儿)

ID:3913309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示儿)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示儿)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示儿)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古诗两首(示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附件2编号:教学设计模板所在学校:苏州市阳光城实验小学校任课教师:陈宏学科语文版本册数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第十一册课目名称古诗两首(示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示儿》中表达的思想感情,陶治爱美情趣,受到爱国主义精神影响。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学情分析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自学古诗的方法,能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读懂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体

2、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重点难点1.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2.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意图一、出示课本中的古诗和图片,导入新课。(一)认识图片中的人物吗?1.学生交流对陆游的了解。(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2.学生交流陆游临终时中国的情况。(金兵南侵,南宋偏安,中原陷落,百姓凄苦)

3、(二)理解诗题的含义。二、学生图文结合自学古诗,教师检测古诗自学情况。(一)学生自学古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初步理解诗意。(二)学生在组内朗读古诗,相互纠正读音,并说明纠正理由。(三)教师指名学生上台朗读古诗,其他学生点评。课件出示诗人陆游的头像和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导入新课,让学生充分交流课外搜集资料,对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认识,从而为深入学习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课件出示古诗诗句,充分让学生朗读古诗,把古诗读正确。(四)齐正确、流利朗读古诗。三、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一)在

4、组内交流已经理解的字,向组员请教还不明白的字词。(二)全班交流:1.讨论古今异义词,理解重点字词的意义“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扫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2.交流对诗句的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

5、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扫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三)指名学生连贯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什么陆游明知死后万事皆空,还要叮嘱儿子家里祭拜祖先时把收复中原的好消息告诉自己?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一)指名学生读,点评。(二)教师范读。(三)齐读,感受诗人的爱国之情。

6、(四)有感情地背诵古诗。五、拓展阅读。(一)出示阅读课件出示古诗诗句,其中关键字词用红色标示出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读懂古诗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件出示的诗句,加深对古诗思想内容的感悟。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二)教师点拨和戎句:孝宗隆兴二年(1164)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计

7、至淳熙四年(1177)放翁写这首诗时,已相隔十四年。这里说十五年,是举其概数。朱门沉沉:富贵之家门户深深。厩:马房。戍楼:边防上守望的建筑。刁斗:军中白天作烧锅、夜间代更鼓用的器具。遗民:沦陷区人民。(三)交流,提高认识这首诗是诗人在中原沦陷后50年写的,从中可以感受诗人一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伟大精神。六、布置作业:课外收集爱国的诗歌。课件出示补充材料,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加强对爱国诗人陆游的认识,感悟诗人的爱国热情。通过补充阅读爱国的诗歌,也扩大了学生阅读量,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板书设

8、计示儿(陆游)悲不见九州同望北定中原日备注:“教学过程”用宋体小四号;“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的使用方式和意图”用楷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