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

ID:39142169

大小:323.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2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全民族抗战的发动敌进攻,我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芦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宛平城和芦沟桥,制造了七七事变。它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揭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八·一三淞沪抗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11月,上海失陷。从淞沪抗战开始,中国正式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历史翻开了最为惨痛的一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中央积极推进国共合作,

2、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7月8日,中共中央即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7月15日,中共中央提出《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题为《团结御辱》的谈话,表示欢迎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标志着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第一,成份广泛而复杂: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英美派蒋介石集团;第二,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国共双方都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的

3、合作;第三,统一战线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共同纲领,遇事临时协商;第四,统一战线处于既有利又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全民族抗战高潮的兴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国民党的抗战方针国民党的抗战策略是:持久抗战以待时局变化之方针及只由军队和政府参加的片面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和节节失利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虽积极抵抗,但节节败退:到37年底,华北五省全部沦陷,37年月12日13日,南京沦陷;38年5月19日,徐州失陷;10月27日,武汉失守。在华南,38年10月21日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在战胜后的

4、追击中,强盗式的掠夺与强奸,为士气旺盛之所寄。”(日第六师团团长谷寿夫所言)南京大屠杀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松井石根下达了对城内进行“扫荡”的屠杀令,于是石头城内、秦淮河畔,一场令人发指屠杀开始了。据不完全统计,有30多万中国人被杀,2万多人次妇女被强奸,三分之一房屋被烧毁。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通过了体现全面抗战路线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定了党和红军的战略任务: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确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分析了敌我双方的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

5、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因此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但胜利属于中国。《论持久战》全面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理论,为抗战的全面展开,争取抗战的胜利指明了道路。(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战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林彪、聂荣臻率领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大获全胜。它是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开展敌后游击战的指导方针: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和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战略相持阶段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的艰苦斗争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相持阶段

6、到来后的形势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相持阶段侵华方针:对国民党政府实行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在占领区扶植汉奸政权,实行“以华治华”;重点进攻共产党的敌后战场;加紧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其目的在于既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又诱使国民党政府投降。但日本灭亡中国的基本政策没有改变。汉奸势力纷起,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到1938年底,日军在东北、蒙古、华北、华中等占领区建立了一系列的汉奸政权。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集团在南京建立伪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蒋介石集团制定反共政策,发起反共高潮1939年1月国民党的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防共”、“溶共”、

7、“限共”、“反共”的方针。1939年底到40年春,国民党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进攻陕甘宁边区、山西及冀南豫北八路军及八路军总部。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共产党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总方针: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基本原则: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与顽固势力斗争原则:有理、有利、有节。国统区抗日民主力量的壮大,中间势力发展标志: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建立1941年3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成立,1944年9月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会。民盟的建立,反映了皖南事变后国内阶级

8、关系的新变化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孤立,推动了国统区民主运动的发展。国际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敌后军民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