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

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

ID:3914374

大小:600.8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25

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_第1页
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_第2页
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_第3页
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_第4页
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十六届教育哲学年会 会议简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首都师范大学-全国教育哲学年会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教育哲学年会会议简报(2012年10月27日首都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学术报告厅)简报编辑:会务组2012年10月27日,“全国教育哲学第十六届学术年会”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102家单位的235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众多师生参加了会议。首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宫辉力教授、全国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王坤庆副主任委员到会并讲话。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孟繁华教授主持了开幕仪式。在开幕式上副校长宫辉力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与会的专家、学者、媒体表示

2、了真诚的敬意。他指出这次全国教育哲学年会的主题是:实践•实践哲学与教育,这对首都师范大学来说是一次及时的会议。首都师范大学在近几年来十分重视教师教育改革,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实践取向的改革探索和尝试。他提出究竟什么是实践,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如何处理经验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如何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等诸多问题是需要一场深刻的理论探讨来认识解决这些认识上的基本问题。他相信经过这次年会的思想交流,观点碰撞与争论之后,一系列困扰我们的问题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澄清,我们的教育事业也将得到极大的推进。最后,宫辉力教授预祝大

3、会取得圆满成功!王坤庆教授指出今天这一次会议,可以说是教育哲学年会里面规模最大、气氛最浓,也是人数最多的一届。他回顾了教育哲学专业委员会26年的发展历程。认为教育哲学从弱到强的发展是因为有这么多领导、朋友、同仁的支持和努力。教育哲学无论从研究上来讲还是从我们的队伍壮大上来讲,前景是非常的辉煌。王坤庆教授认为这次应该是一个盛会,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东道主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其次是与会代表中还有一支重要的力量,即来自海峡对岸的台湾教育哲学界的同仁,正是由于他们的参与,我们的思想可能有着更加热烈的交流;再者,我也感觉到了,参

4、加这次会议的除了来自教育学院的、来自教育系统的、研究和教授教育哲学的圈子以外,还有来自哲学界的朋友。他提出会议历来倡导的一个传统是民主、平等,希望咱们的会议即开得隆重还要开得热烈,甚至还要倡导激烈的思想交锋和观点的对话。大会主题发言首先由首都师范大学劳凯声教授作题为《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的报告。劳凯声教授指出,在学术研究领域,长期形成的学术思维定势使我们经常忽视眼前的问题,以至于丧失了对于这些问题应有的意识。知识的生产、保存和传递越来越依赖于学科的组织-1-首都师范大学-全国教育哲学年会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模式,学科

5、带给我们的影响实际上是双重的:作为一种人类理性对知识的一种划分,学科结构的内在逻辑对知识的传承和创新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学科结构也会制约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对学科范式的过度强调却使问题被隐匿了,这是学术研究的一个大问题。当前的问题在于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缺少一座可以沟通的桥梁。人文社会问题的研究过程不单纯是对一个既定的假设的验证,而是互动、共创和分享的过程。浙江师范大学金生鈜教授在《教育何以是人的最高形式的实践》中提出:以实践哲学的规范性来回答何为教育哲学的实践,教育哲学是怎样的实践。实践一词就是指行动本身即善的目的的行动,实践的

6、方式就是目的的实现本身。实践追求实在善就有了标准,本身是价值的、正当的、正直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终极性的,是自足、独立、完备的目的,实现这种目的的教育是决定我们的人性品质和生活福祉的根本实践。教育实践是实现终极目的的最高的实践。首都师范大学宁虹教授在《严格科学的素质教育---教师专业的发展首都师范大学》中指出:人的认识来自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世界和生活直接的“觉察—意识到”的经历和体验。教育的意义则在于:人可以通过教育使没有经历的人获得关于它的体验。素质教育主要是由学校通过课程实现的素质养成,通过基础教育课程使人类的历史文

7、化传统进入儿童意识的形成,构成他们在学校中有意义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有文化地知觉、体验世界和生活。基础教育教师的专业,在实质上是素质教育的执行形态。严格科学的素质教育的实现,对于教师以及教师的专业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响应时代要求而严格科学地建设起来的机遇。理解教育的实践本性,严格地建设教育实践的科学对此具有决定的意义。台湾中央大学黄藿教授在《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中的公民德育概念》中提出: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对于当代公民德育的启示:第一,公民具有自由而平等的身分参与政治或公共事务的管理,这仍是今日民主社会公民的基本特征;第

8、二,公民轮流参与统治与被统治;第三,民主政治的成败取决于公民教育,特别是公民德育的成效是否能够得到落实;第四,国家对于公民教育的实施责无旁贷。北京师范大学教石中英教授在《价值的概念及其教育》中指出:价值具有以下三个维度:意义或作用;个体或群体在行动时所选择、使用和追寻的正当性原则;价值是指那些本身就值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