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

ID:39146596

大小:324.8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25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1页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2页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3页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4页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实验讲义实验01 弗兰克-赫兹实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06弗兰克-赫兹实验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Bohr)提出了一个氢原子模型,并指出原子存在能级。该模型在预言氢光谱的观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原子光谱中的每根谱线表示原子从某一个较高能态向另一个较低能态跃迁时的辐射。1914年,德国物理学家夫兰克(J.Franck)和赫兹(G.Hertz)对勒纳用来测量电离电位的实验装置作了改进,他们同样采取慢电子(几个到几十个电子伏特)与单元素气体原子碰撞的办法,但着重观察碰撞后电子发生什么变化(勒纳则观察碰撞后离子流的情况)。通过实验测量,电子和

2、原子碰撞时会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且可以使原子从低能级激发到高能级。直接证明了原子发生跃变时吸收和发射的能量是分立的、不连续的,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从而证明了玻尔理论的正确。由而获得了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夫兰克一赫兹实验至今仍是探索原子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中用的“拒斥电压”筛去小能量电子的方法,己成为广泛应用的实验技术。【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氩原子等元素的第一激发电位(即中肯电位),证明原子能级的存在。【仪器用具】ZKY-FH-2型智能夫兰克-赫兹实验仪、SS7802型双综示波器【实验原理】1.关于激发电

3、位:玻尔提出的原子理论指出:(1)原子只能较长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为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隔的。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2)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而发射或吸收辐射时,辐射频率是一定的。如果用Em和En分别代表有关两定态的能量的话,辐射的频率ν决定于如下关系:(1)式中,普朗克常数h=6.63×10-34J·sec。为了使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可以通过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与原子相碰撞进行能量交换的办

4、法来实现。设初速度为零的电子在电位差为U0的加速电场作用下,获得能量eU0。当具有这种能量的电子与稀薄气体的原子(比如十几个乇的氩原子)发生碰撞时,就会发生能量交换。如以E1代表氩原子的基态能量、E2代表氩原子的第一激发态能量,那么当氩原于吸收从电子传递来的能量恰好为eU0=E2-E1(2)时,氩原子就会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而且相应的电位差称为氩的第一激发电位(或称氩的中肯电位)。测定出这个电位差U0,就可以根据(2)式求出氩原子的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了(其他元素气体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亦可依此法求得)。

5、夫兰克一赫兹实验的原理图如图一所示。在充氩的夫兰克一赫兹管中,电子由热阴极发出,阴极K和第二栅极G2之间的加速电压UG2K使电子加速。在板极A和第二栅极G2之间加有反向拒斥电压UG2A。管内空间电位分布如图二所示。当电子通过KG2空间进入G2A空间时,如果有较大的能量(≥eUG2A),就能冲过反向拒斥电场而到达板极形成板流,为微电流计μA表检出。如果电子在KG2空间与氩原子碰撞,把自己一部分能量传给氩原子而使后者激发的话,电子本身所剩余的能量就很小,以致通过第二栅极后已不足于克服拒斥电场而被折回到第二栅极,这时,通

6、过微电流计μA表的电流将显著减小。实验时,使UGK2电压逐渐增加并仔细观察电流计的电流指示,如果原子能级确实存在,而且基态和第一激发态之间有确定的能量差的话,就能观察到如图三所示的IA~UGK2曲线。图三所示的曲线反映了氩原子在KG2空间与电子进行能量交换的情况。当KG2空间电压逐渐增加时,电子在KG2空间被加速而取得越来越大的能量。但起始阶段,由于电压较低,电子的能量较少,即使在运动过程中它与原子相碰撞也只有微小的能量交换(为弹性碰撞)。穿过第二栅极的电子所形成的板流IA将随第二栅极电压UGK2的增加而增大(如图

7、三的oa段)。当KG2间的电压达到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o时,电子在第二栅极附近与氩原子相碰撞,将自己从加速电场中获得的全部能量交给后者,并且使后者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而电子本身由于把全部能量给了氩原子,即使穿过了第二栅极也不能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被折回第二栅极(被筛选掉)。所以板极电流将显著减小(图三所示ab段).随着第二栅极电压的增加,电子的能量也随之增加,在与氩原子相碰撞后还留下足够的能量,可以克服反向拒斥电场而达到板极A,这时电流又开始上升(bc段)。直到KG2间电压是二倍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时,电子在K

8、G2间又会因二次碰撞而失去能量,因而又会造成第二次板极电流的下降(cd段),同理,凡在UGK2=nUo(n=1,2,3……)(3)的地方板极电流IA都会相应下跌,形成规则起伏变化的IA~UGK2曲线。而各次板极电流IA下降相对应的阴、栅极电压差Un+1一Un应该是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Uo。本实验就是要通过实际测量来证实原子能级的存在,并测出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