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

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

ID:39147529

大小:19.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5

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_第1页
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_第2页
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_第3页
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_第4页
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听王彦明博士讲座《课堂听评课艺术》有感4月24日下午,在赣榆区黄海路小学聆听了王彦明博士的《课堂听评课艺术》,感触颇多。王博士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听评课水平,从五个方面做了阐述:听评课及其分类;听评课的现实问题;听评课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听评课的艺术和慕课时代听评课。现将会议记录和点滴感想记录下来与各位分享。  王彦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博士,课程研究专家,特别强调王博士是著名的专家。  会议伊始,黄海路小学校长梁培斌致简短欢迎辞后,王博士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  王彦明博士幽默风趣的开场“破冰”把全场的老师都

2、逗乐了。他说:“首先,我不著名,虽然我的名字里有一个‘明’字。其次,我不是专家,因为专家都是用‘砖头’拍出来的。我是南师大课程与教学论这个专业毕业的,在坐的各位应该有好多是我的校友。”简短的开场白,拉近了和台下听报告的老师的距离,全场气氛轻松活跃。  下面的内容是我做的会议记录,大屏幕的内容看不清,只能靠速记,不当之处,请各位见谅。  一、听评课及其分类。  自从有了教育,就有了听评课,古今中外,听课和评课已经作为一个教育手段。  听评课是听课和评课两个方面的过程,是检验教师上课的法宝。听课是对课堂进行观察,评课是对课堂的评价,对

3、照目标中肯地分析与评估。评课的过程是价值判断的过程,对一节课的成败得失给予分析和评估。  (一)、听评课的分类:  1、主题式听评课:  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教学分成不同的主题,然后对这些主题进行评价,特别是导课环节中有没有情境的创设。问题设计如何?是按什么方式设计问题的,问题链?问题轴还是问题环?问题链是满堂问的方式,线形的、单向的。  2、视导式听课(包括指导式):  领导检查叫视导,师徒之间(结队子)听课叫指导。  3、比较式听课:  优质课评比,同课异构等。  4、推广式听课:  介绍某种先进的教学理念,经验总结式。由

4、名家、特级教师上示范课,其他老师根据示范课去学,目的是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二)听评课的价值取向:  1、只听不评。  2、作为教学管理的手段和依据。  3、为了研究而听课。  (三)、听评课的群体:  1、评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评课。(评选)  2、仿课专业户:即听课是为了模仿。(学习)  3、听课专业户:听课就是为了听课。(检查)  4、做课专业户:(推广)  二、听评课的现实问题。  (一)、听评课成为负担。  1、对开课者来说,不愿意呈现。  2、对评课者来说,耽误时间。  3、对组织者来说,确定人选难。 

5、 4、对学生来说,增加压力。  (二)、听课没有准备,随意进入。  1、推门课:对上课老师而言,开始和结束大脑都是短暂空白,不提倡。  2、随意课:为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随意地上课。  3、安全课:追求平稳,不求创新,但求无过。  (三)、评课时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1、评课的过程是大家相互吹捧的过程,十句话有九句半是假的。按规则出牌,缺乏质量,没有新意。  2、专家一言堂。专家一发言,一锤定音。王博士建议对专家要有碰撞。  3、王博士说了自己平时评课时的做法。(我是山东人,性子比较直,有什么说什么,但我对事不对人,我就直接说了

6、。)  (四)、听评课缺乏合作性。  听课单打独斗,没有分工,评课各自为政。  (五)、听评课注重程序,忽视理念。  听课只注意完整的环节与知识,评课形式忽视教学理念的渗透。  (六)、听评课只注重教师,忽视学生。  听课应该在教室的左右两边和学生之间看学生的反应,而不是坐在教室后看学生的后脑勺。不是看教师讲得多好,而是看学生的掌握,学生非常喜欢上的课就是好课。  翻转课堂,什么能翻,什么不能翻。要有高度、有深度,不学理论真的不行。  (王教授推荐阅读《什么是教育》中的一、二、六、七、十章。)  (七)、教师评价素养的不足。  1

7、、有没有规划。  2、评价建议针对性不强。  3、评价的改进功能没能得到体现。  4、缺乏评价的技术与能力。  我们在听评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和自己的经验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