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欣赏

中小学音乐欣赏

ID:39147765

大小:325.8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6-25

中小学音乐欣赏_第1页
中小学音乐欣赏_第2页
中小学音乐欣赏_第3页
中小学音乐欣赏_第4页
中小学音乐欣赏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音乐欣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研究绪论对音乐欣赏活动的认识:音乐分为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而在通俗音乐中又有些是格调不高的庸俗作品,这部分作品毫无疑问不适合青少年的听和唱(如《纤夫的爱》)。作为学校应该严格把好这一关。我们的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音乐作品已经体现出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时,应遵循由潜到深,由通俗到高雅的规律。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如果说,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音乐表演是二度创作的话,那么,音乐欣赏就可称之为三度创作。这是音乐实践活动当中相当重要的环节。一件音乐作品只有被更多的听众欣赏、理解、接受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是音乐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2、之一。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目的是把人类已有的、优秀的音乐作品,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去接受它们,逐步的扩大学生视野,从而使音乐文化在新一代的心灵中生根开花。通过音乐欣赏活动,使学生们掌握欣赏音乐的一般常识和技巧,养成经常欣赏音乐的习惯,陶冶情操,使之成为一个国家和社会合格的公民;并为高雅音乐艺术培养忠实的听众群体,全面提高新一代乃至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欣赏课在音乐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音乐归根结底是一门听觉艺术,训练与培养良好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不仅能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必要前提。演唱、演奏、识读乐谱等等都离不开听觉的重要作用

3、。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基本音乐要素的表情意义也都需要借助听觉来感知和把握。马克思曾经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在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所以,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其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走为进而学习音乐其它方面知识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会听音乐、听懂音乐,真正具有“音乐的耳朵”。音乐欣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感官欣赏,属于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是比较肤浅的欣赏。情感欣赏,能听出音乐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并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理智欣赏,a、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生平等。b、能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c、能分辨出音乐结构以及各种作曲技巧和手法。音乐欣赏

4、课的教学内容音乐作品的背景音乐风格和流派音乐体裁与表现形式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表现要素——音色(各种乐器及人声)、和声(西方传统和声、中国五声性和声等)、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欣赏方法进行教学直接欣赏法间接欣赏法联想想象欣赏法对比欣赏法引导欣赏法讨论欣赏法(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本课程以对各乐器组的分类讲解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各种乐器的特点介绍,进一步结合曲式结构做音乐欣赏的实例分析,最后达到学习的目的。第一章弓弦乐器组总述现代管弦乐队中的弓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是经过长期的演变而形成的。这类乐器的前身是古提琴类乐器,它是十四世纪

5、末至十五世纪初由欧洲的弗杜拉琴演变而来的。提琴的构造分以下几部分:琴身琴弓琴弦弓弦乐器的发音原理琴弦振动时,除了全长振动外,还按不同比例的段落分别同时振动而发出不同高度的音。泛音:自然泛音人工泛音弓弦乐器的各种弓法分弓连弓断弓混合弓法颤弓几种特殊的演奏方法滑音拨奏弓杆击奏——弓背击弦三种改变音色的方法用弱音器靠马奏法指板上奏法第一节小提琴小提琴产生于十六世纪上半叶的欧洲,是由手提里拉琴与古提亲演变而来。小提琴的制造技术是从意大利兴起的。十七世纪初,开始在欧洲各国广泛传播。小提琴传入我国,大约是在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音乐会上出现约有六七十年历史。音色与音域小提琴共有四根

6、弦,分别是:第一弦(高音弦):E弦——发音较明朗、清澈,尤其在高音区色泽更加透明、光辉,具有水晶般明亮性格。第二弦A弦与第三弦D弦发音优美柔和,适合奏如歌的旋律。第四弦——G弦,发音深沉厚实,有热情奔放、明亮有力的性格。如巴赫的《G弦之歌》音响、谱例Violin曲目4.mp3小提琴的常用音域在g-a4。小提琴处能演奏单音外,还能演奏双音、和弦。小提琴改编曲《SummerTime》(夏日时光)音响、谱例ViolinSummerTime.mp3作曲家背景格什温(1889-1937)生于纽约市不卢克林俄国犹太移民家庭。因从小喜欢爵士乐而走上了一条与一般严肃音乐作曲家不同的道路

7、。十二岁开始学习钢琴,1917年开始为百老汇音乐剧院作曲,到了二十年代中期,已成为了一位老练的百老汇作曲家。他最重要的作品有:钢琴协奏曲《蓝色狂想曲》,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歌剧《波吉与贝丝》等。三十年代电影工业的迅速发展,又吸引了格什温,在1936年来到洛杉机从事电影配乐。可是,当他正处于事业成功的顶峰时,突然因患脑癌离开人世,享年39岁。作品简介《波吉与贝丝》取材于美国南卡罗来那州查尔斯顿黑人生活,可以说是格什温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顶点。评论家们一般都认为这是“毫不含糊地对美国人民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