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

ID:39151735

大小:766.50 K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6-25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_第1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_第2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_第3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_第4页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货币供求与均衡》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与失衡第四节通货膨胀第五节通货紧缩第16章货币供求与均衡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目的在于向读者介绍以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为中心内容,认识和了解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基本理论,认识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均衡状态,了解货币供求不均衡所产生的异常货币行为,即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教学内容:1.货币需求;2.货币供给;3.货币均衡;4.通货膨胀5.通货紧缩教学重点与难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的内涵;货币供给的途径、机制和模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成因及类型;通货膨胀与

2、通货紧缩的治理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概述二、货币需求理论一、货币需求概述(一)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主体(个人、家庭、企业、政府)愿意以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或社会主体对执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二)货币需求的分类1.主观货币需求和客观货币需求2.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3.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从货币需求的动机分析,可分为:客观货币需求主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宏观货币需求(2)从包含内容看:宏观货币需求一般指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所

3、需要的货币需求量,不包括贮藏手段职能所需要的货币需求量。微观货币需求指个人手持现金或企业单位库存现金以及各自在银行的存款,即指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需求量。(1)从研究动机看:一是从国民经济总体出发;一是从一个经济单位出发。(3)从研究方法看:一是注重全局、动态、客观研究;一是注重局部、静态、主观研究。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的差异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①定义名义货币需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个经济部门在不考虑价格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用Md表示。真实货币需求则是在扣除价格变动以后的货币需要量,可记作Md/

4、P。②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的意义在价格水平经常变动且幅度较大的情况下,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就变得非常必要。区别名义货币需求和真实货币需求固然重要,但根据实际变化了的情况测算这两种货币需求则更为重要。(三)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1.收入状况。2.信用水平。3.消费倾向。4.心理预期。5.消费偏好。二、货币需求理论(一)现金交易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Fisher)在他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很好的概括。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也称“

5、费雪议程式”。即:欧文·费雪MV=PT式中:M表示货币的数量,V表示货币流通速度,P表示物价水平,T表示交易总量。并得出: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可视为常数;T与产出水平保持一定比例,相对稳定;因此,P和M的关系最重要。结论:要使价格保持给定水平,就必须使货币量与总交易量保持一定比例。(二)现金余额说现金余额说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创立的。庇古根据马歇尔的观点,于1917年写了《货币的价值》一文,马歇尔则于1923年写了《货币、信用与商业》一书。他们都从另一角度研究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在研

6、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其货币需求方程为:Md=KPY式中,Md——货币需求量;P——物价水平;Y——总收入;PY——名义总收入;K——表示国民收入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对比交易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货币作为媒介交易功能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货币需求量=价格总额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以个人持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V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及经济制度等因素重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满足程度的比较,重视预期和收益等不确定性因素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

7、指实际的货币需求(三)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公式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货币必要量理论,集中表现为公式M=PT/V式中,M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代表商品价格水平;T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数量;PT代表商品价格总额;V代表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卡尔·马克思2.观点:这一公式表明,M与PT成正比,与V成反比。并表明,在金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总是等于货币必要量。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数量的增减成为商品价格涨跌的决定因素。3.理论指导意义:揭示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本质;反映了货币需要量的基本原理。(四)凯恩斯的流动偏好

8、理论流动偏好(liquidityperference)指的是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认为,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而人们在心理上具有对流动性的偏好,即人们总是偏好将一定量的货币保持在手中,以应付日常的、临时的和投机的需求。因此,人们的货币需求就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这种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或人们的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