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

ID:39155396

大小:1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6-25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练习五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练习五教学设计胡谦教学目标: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钢笔字。注意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弄清每个部件在田字格中的布局,把字写规范、美观。重点: 学用字词句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查字典时准确选择义项。难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预习新课文中的生字词。教学过程:儿歌导入,激趣揭题。 出示儿歌《彩虹》:彩虹弯弯,像条扁担,一头挑着大海,一头挑着大山。 师:你来读一读这首简短有趣的儿歌,哪里让你印象最深? 揭题板书:比喻 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比喻,并学会如何去运用它。 [设计意图] 本次书本教学内容浅显,运用简短的儿歌导入,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

2、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对于揭示“比喻”这个主题也不会牵强附会。一、完成习题,画写结合。 1.出示“处处留心”中图例部分。 学生自由读要求,找出要求中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 (强调右边方框中画出的事物必须与左边方框中的事物有相似的地方) 板书:相似的事物 2.学生自由画图。为帮助理解,并给所画图片写上相应的名称。 3.学生交流。 师相机指出:能用眼睛直观地看到的事物被称为本体。 脑袋中想象出来的相似事物被称为喻体。 板书:本体 喻体 4.出示“处处留心”中句子填空的部分。 你能根据你上面的图例意思,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吗?试着用笔把它们写下来。 [设计意图] 读题是理解题意最直接的方法,

3、也能帮助学生养成审题习惯。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乐于画画,愿意用图画来表达他们的思想。积极地动脑加上形象地描绘,可以促进学生用完整的语言把自己所画图表达出来。二、复习旧知,突出作用。 1.师:在我们以前的课文中,我们接触过许多的打比方的句子,你们好好回忆一下,能背出一两个比喻的句子吗? 2.学生自由背诵。 3.出示一个典型的例子。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师:这句子把什么比作什么?是想突出小露珠的什么特点

4、? (生交流认知这句话把小露珠比作钻石、水晶和珍珠,突出小露珠的闪亮、透明、圆润) 4.指导朗读。 师:你能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 (揭示并板书:使句子表达更生动形象) [设计意图] 心理学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来同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此环节让学生从以前的知识入手,更方便比喻好处的揭示。三、辨别理解,走出误区。 过渡:我要求同学们写两个比喻句,有个同学写了两个带有“像”字的句子,你来做老师,给他诊断一下。 1.出示:我来辨一辨。 (1)那朵月季花怎么看都像一朵玫瑰。 (2)小明长得

5、很像他爸爸。 2.学生自由发言。 3.总结得出结论。 板书: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 [设计意图] 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往往会误认为带有“像”字的词语就是比喻句。这其实不一定。让学生自己来纠错,这样不仅加深记忆,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也帮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比喻不能是同类事物。四、内化运用,循序渐进。 师过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我们今天也不例外,再明确板书中的重要两条,我们也来用一用。 1.我来说一说 出示四幅画面:京杭大运河 南沙荷花荷叶 要求学生观察画面,通过想象,用上比喻的修辞方法,正确地表达画面。 2.我来填一填 出示以“天上的云朵千姿百态”为中心句的片段

6、。 天空中的云朵千姿百态。你看, 它们有的像; 有的宛如; 有的犹如; 还有的如同。(1)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指导比喻词。 你能换个比喻词再来说一说吗? 板书:比喻词(像 好像 宛如 犹如 如同……)(2)学生自由挑选比喻词进行四幅画面的比喻表达。 师: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任意选择其中的一条横线进行填空吗? (学生交流) 师:试着自己完成整个片段的表述过程,要求想象贴切,句子完整。 (同桌之间互相倾听对方的表达) 3.我来改一改 过渡:我们的平常的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正确,但如果能用上打比方加以修饰,就会让句子表达更生动形象,不信,你来试试。 (1)出示四个句子,要求改成比喻句。

7、 A.拉萨的天空很蓝。 B.树上的葡萄成熟了。 C.柿子树上结满了柿子。 (2)挑选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改一改。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经过今天的学习和训练,相信比喻这种修辞方法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书面表达中。比喻也是一根点金棒,会让我们的作文增添更多的亮点。五、拓展延伸,回味引趣。 出示:我来读一读 1.古代诗词中运用比喻的诗句。 (因为这些诗句涉及暗喻等较深内容,读一读,点到为止,不宜展开) 秧 苗 秧苗在田里, 像一排一排的小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