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练习新人教版

ID:39159765

大小:2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6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练习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练习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练习新人教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乡愁练习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 乡 愁01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1)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ào(票)。(2)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mù(墓)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á(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2、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解析:A.引用的句子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句末逗号应放在引号外。)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4.读语段,找出说法有误的一项(C)余光中诗文中的中国情结,贯穿于他半个世纪的创作之中,即使是去台湾、香港,还是去美国,这种乡思愁情梦魂萦绕、愁肠百结。正如他在《从母亲到外遇》一文中

3、所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欧洲是外遇;大陆是母亲,不用多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瓦仍然萦绕着那一片后土。那无穷无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诗人游子的命运——从大陆到台湾,再到留学海外,于香港任教,注定了诗人敏感的心灵一生都被乡愁所缠绕。A.画线句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即使”改为“无论”。B.“诗人游子的命运”后面的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C.“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这句话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的作用就是为了让

4、句子显得整齐。D.“敏感的心灵”中“敏感”是一个形容词。(解析:C.句子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不仅让句子整齐划一,还让语句和情感更有气势。)5.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1)上联:海峡无阻下联:陆岛有情(2)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6.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3【示例】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02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7.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

5、,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8.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作用: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

6、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9.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不是。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03拓展阅读乡 愁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10.诗中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详见本课“学法点津”】【示例】笛声——乡愁的时刻相

7、伴。雾里的挥手别离——乡愁的怅惘。古树——乡愁的永恒。11.诗人为什么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树”代表着家,诗人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明诗人对家的思念是永恒的,家是诗人一生的守候,是诗人心中唯一的牵挂。3表达了诗人心中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的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言之有理即可)12.“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结合所学知识,从修辞角度谈谈你的理解,不少于80字。【微

8、写作】合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故乡的面貌”比作“模糊的怅惘”,这里“故乡的面貌”不仅仅指故乡的面貌,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模糊”一词说明作者已离开故乡太久,对故乡的印象已经模糊;“怅惘”则说出了作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典型例题】《乡愁》中为了表现乡愁,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