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

《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

ID:39161161

大小:1.02 MB

页数:369页

时间:2019-06-26

《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_第1页
《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_第2页
《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_第3页
《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_第4页
《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进出口贸易实务》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主讲:程媛江苏电大武进学院财经组第一章绪论思考:以1980年为基期,1990年的出口价格总指数为140,进口价格总指数为120,请问该国1990年贸易条件是改善还是恶化?运用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阐述政府的政策有助于创建本国在某个领域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议政府应采取哪些政策?第一节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国家与国家之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对外贸易:以一个国家为主体对其他国家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二、出口贸易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指一国把自己生产和

2、加工的商品运往其他国市场销售。进口贸易:又称输入贸易,指将外国商品输入本国国内市场销售。三、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有形贸易:指有形的、可以看得到的实物商品的进出口。无形贸易:指国际间交易的商品属于无形的劳务,如运输、保险、金融、旅游等劳务的提供与接受。四、总贸易与专门贸易总贸易:一些国家划分进出口是以国境为标准,凡是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进口,凡是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出口。专门贸易:另一些国家划分进出口则是以关境为标准,当外国商品进入国境后,不进入关境,一律不列为进口,只有进入关境的商品才能列为进口。五

3、、直接贸易与间接贸易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直接买卖商品的行为。间接贸易:指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买卖商品的行为。对第三国而言为转口贸易。六、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量与贸易差额对外贸易额: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以内以货币表示的进出口商品的总值。对外贸易量:指以一定时期内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出来的对外贸易额。贸易差额: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进口额与出口额相比之差。如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反之,称之为贸易逆差或入超。七、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和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是反映一国的对外贸

4、易是和哪些国家、哪些类型的国家或哪些洲进行的,表明该国同这些贸易对象国的贸易联系程度。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异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在全部进口额或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它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八、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异国在对外贸易中进口商品价格总水平与出口商品价格总水平之间的比价。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总指数/进口价格总指数贸易条件指数大于一,表示该国贸易条件有利或改善;反之,为不利或恶化。第二节传统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一、绝对成本理论

5、(Absoluteadvantage)-国际分工与自由贸易理论1776年Adam.Smith在《国富论》中提出各国生产同一产品的效率各不相同,强调国际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当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高于其他任何国家同一产品的生产效率时,这个国家在这一产品的生产上享有绝对优势各国应专门生产其享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用这些产品换回其他国家生产的产品,两国均可从贸易中获益。(绝不要自己生产能以更低价格从其他国家购买来的产品)二、比较成本理论 (ComparativeAdvantage)-国际分工

6、与国际贸易理论1871年DavidRicardo在《PrinciplesofPoliticalEconomy》一书中提出一个国家应专门从事其生产效率最高的产品生产,而从其他国家购买其生产效率并非最高的产品,即使其自身生产所购产品的效率比出口国高自由贸易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因为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潜在世界产量大于限制性贸易条件下的产量为鼓励自由贸易提供了根本依据三、生产要素禀赋理论1919年和1933年分别由瑞典经济学家Hechscher和Ohlin提出比较优势源于国家间要素禀赋的不同国际贸易

7、模式是由要素禀赋的差异而非生产率的差异决定的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自然拥有的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的数量一个国家某种要素的拥有量越丰富,其成本就越低,该国就出口相关产品,而进口本国要素匮乏的那些产品自由贸易是有利的要素禀赋理论的内容狭义:要素供给比例理论1。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2。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3。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4。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广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国际贸易不仅会使各国商品价格均等化,

8、而且会使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均等化第三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新发展一、产业内贸易理论产业内贸易,也称部门内贸易,即一国既出口同时又进口某种同类型制成品。造成产业内贸易现象的主要原因:1、产品差别2、规模经济3、消费者偏好差别4、国家之间产品层次结构和消费层次结构的重合。二、公司内贸易理论公司内贸易属于国际贸易,实际上不过是跨国公司进行跨国经营活动的一种方式。主要分为内部化理论和垂直一体化理论。三、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990年哈佛商学院M.Porter在《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