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

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

ID:3916389

大小:407.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_第1页
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_第2页
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环境保护·景观设计EnvironmentProtection·LandscapeDesign中国山水画景观构成模式的启示InspirationofLandscapeCompositionPatterninChineseLandscapePainting岳原YueYuan李嘉华LiJiahua中图分类号TU-851中所出现的消极隐逸情绪,都会通过绘画这一形式文献标识码A来表达,成为战乱年代山林志士的精神寄托。如倪文章编号1003-739X(2008)05-0158-03云林的作品常吐露出一种士大夫文人的隐逸枯寂

2、情怀;李思训的作品中则多流露出一种出世情调。摘要该文从中国传统山水画文化基源的启发,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揭示其内在景观构成模式特征及其生态思想,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思路。2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景观构成之意关键词中国山水画景观模式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山水画通过使用不同的手法不但描绘出了各种独具特色AbstractWiththeinspirationfromculturesourceofChineseLandscapePainting,的人间佳境,也形成了中国画中展现景观的基本思andfromthea

3、ngleoflandscapedesign,thisarticlediscovesitsintrinsiclandscape想和设计思路。patternfeaturesandecologicalthoughtssoastoprovidenewideasformodernlandscapedesign.2.1和谐人居环境KeyWordsChineseLandscapePainting,Landscapepattern“和谐”是指人与环境、环境与环境的相生关系,在传统山水画中的环境多指自然环境。所有的中国画在表现

4、人或人的活动时,人既不是画面的中心,也不是环境的主体,人或人的活动都只能顺应环境,利用环境。中国美术的发展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鲜明的民族特色的自古以来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1)巧妙的主从关系[1]中国山水画中的主从关系有两个层面:展。山水画,作为中国最具代表的美术形式之环境和原始先民生产实践而得来”。经过历史一,不仅展现了中国壮丽俊秀的山河,抒发了画的沉淀,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为三个其一,景物层次间的主从。凡优秀的作品所者的情怀,还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景观构成的思想方面:其一,在哲学上,“天人合一”的思想

5、,描绘的景观系统都有主有次,空间关系上有近、理念和手法。把“天道”、“人道”视为一道;其二,在美学中、远景,近在显巧,中在构景,远在取势。各层上把自然山水景象视为“天道”的象征;其三,次中又有详、略、残、空之分,详为近人,略为过1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文化基源在客观上,从最早的原始彩陶、岩画上的山水植渡,残为留意,空为联觉。画面主体景物,是画面物图形,到后来的各种美术作品,都展示了人与的核心,是作者内心感受的主要展现方面,多为中1.1天人合一自然的关系及人们对自然景物所具有的审美意景、近景;从景多为略景、虚景,起延

6、伸画面内中国山水画的美学思想及中国自然审美思想识。其实,无论是早期的神仙思想,后来的道容,为主景烘托气氛的作用,多为近景、远景,有的基础最早主要来自于原始社会对自然的信仰和家、佛教、玄学,还是一直被人们推崇的阴阳五时也起“点景”的作用。如范宽(宋)名迹《雪崇拜,“这是一种感恩的崇拜,是基于我国具有行等古代哲学、美学,都是从不同角度论证“天景寒林图》(图1),山林为主景,刻画详细,在人合一”的思想,文人们乐于将这一思想于山水层次中处于中景;虚无缥缈的远景山,描绘简单,画中体现,试图在画中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统为

7、次景;近处的枯树、山中的屋舍建筑为近景、点一,适于栖居的理想境界。景,为画面增添了气氛。这些远、中、近,详、略、残、空的构景手法,反映了中国哲学“有”与1.2寄情于画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无”的辨证统一,是“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山水画的“源”一方面来自于自然的“景”,用”的关系。第二作者教授另一方面出自于画者内心的“情”。很多山林志士其二,人与物的主从。在山水画中,人物形常会通过山水画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看法象均作为动的要素、次的地位出现,表现的是人与邮编621010

8、电子信箱yueyuan0129@163.com或对理想生活场景的向往,尤其是在某些社会政环境的关系,而五官、衣着并不重要,表明了人在收稿日期20071203治变革及思想混乱时期,社会动荡,在文人士大夫环境作用下的思、赏、游、憩等景观行为。如仇英158华中建筑HUAZHONGARCHITECTURE5/2008第26卷图1范宽(宋)《雪景寒林图》图2仇英(明)《桃源仙境图》(明)的《桃源仙境图》(图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