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

ID:39169942

大小:397.31 KB

页数:57页

时间:2019-06-26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_第1页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_第2页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_第3页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_第4页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总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治疗总论内容提要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治疗作用针灸处方特定穴的应用一、针灸治疗原则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一)、补虚泻实1、虚则补之:虚:正气虚;补:补法。—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穴性属补(关元、足三里)(一)、补虚泻实2、陷下则灸之:陷下:阳气下陷。指脏腑、经络之气虚弱,失其固摄之权属补的范围“大肉陷下”灸百会内脏下垂神阙阳气暴脱关元足三里(一)、补虚泻实3、实则泻之:—单式泻法或复式泻法,穴性属泻(十二井、十宣)。宛陈则除之(泻法)—经脉瘀阻的病证,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如:闪挫扭伤—委中放血,刺络拔

2、罐;腱鞘囊肿、小儿疳积—点刺放液(一)、平补平泻4、不盛不虚以经取之《难经·六十九难》:“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脏腑、经络虚实不明显取本经穴或虚实兼有(原穴或五输穴)脏腑、经络本身气血逆乱(二)、清热温寒1、热则疾之:热-热证;疾:快针、浅刺、疾出;—手法轻巧快速,不留针(“刺热者,如手探汤”《灵枢.经脉》)。如:高热—刺大椎、曲池,浅刺疾出;咽喉肿痛—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二)、清热温寒2、寒则留之:寒:寒证(虚、实);留:留针。—深刺而久留针(“如人之不欲行”)。如:

3、风寒湿痹—留针侯气或艾灸。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阳证表证—浅刺。热证—浅刺疾出,或刺出血。实证—泻法,多针,少灸。阴证里证—深刺。寒证—留针,多灸。虚证—补法,多灸。八纲辨证与补泻原则不盛不虚—平补平泻。瘀滞不通—泻法,刺络出血。陷下之证—灸法,补法。(三)、治病求本治病求本: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如:头痛:外感--风池解表血虚血瘀--膈俞养血活血痰阻--丰隆化痰肝阳上亢--太冲平肝(三)、治病求本1、急则治标:针对急重的标病进行治疗。如脑病:昏迷—人中醒脑高热—十宣泻热抽搐—阳陵舒筋(三)、治病求本2、

4、缓则治本: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如支气管哮喘—补肺健脾益肾肺俞脾俞肾俞(三)、治病求本3、标本同治:针对疾病表现、本质同时治疗。如高血压:标--百会治头痛本--太冲平肝熄风太溪滋阴潜阳(四)、三因制宜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制定治疗方法。北方—多用火针、温灸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四)、三因制宜2、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制定治疗方法。春夏病邪浅表—浅刺秋冬病邪深在—深刺择时选穴(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四)、三因制宜3、因人制宜: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制定治疗方法

5、。肥人—长针瘦人—短针体虚、老人、小孩—刺激宜轻孕妇、产后—刺激宜轻,穴位选择二、针灸治疗作用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病的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实热:针刺,如高热针经络闭阻不通大椎、曲池、外关虚寒:艾灸,如胃寒灸中脘等2、调和阴阳调和阴阳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泻其有余阳盛高热:委中放血、针外关阴盛寒凝:阴陵泉、丰隆(针或灸)阴虚阳盛:太溪、照海(壮水之主,补其不足以制阳光)阳虚阴盛:关元、命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癫狂癫证:补申脉,泻照海(补阳泻阴)狂证:补照海,泻申脉(补阴泻阳)3、扶正祛邪扶正祛

6、邪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操作方法面瘫初期(放血)—祛邪为主面瘫后期(艾灸)—扶正为主补泻手法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补: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腧穴性质足三里泻:委中、水沟、十宣、合谷三、针灸处方(一)穴位的选择选穴原则近部选穴远部选穴辨证对症选穴配穴方法按经脉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二)刺灸法的选择(一)选穴原则1、近部取穴:指选取病痛的所在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如:鼻病—素缭、迎香眼病—睛明、太阳(一)选穴原则2、远部选穴:指选取距离病痛较远部位的腧穴

7、。“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灵枢·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2、远部选穴如:高血压头痛—涌泉贴蒜泥脱肛、子宫下垂—灸百会穴急性腰肌扭伤—腰痛点肩周炎—条口透承山3、辨证对症选穴辨证取穴:指针对某些全身症状或疾病的病因病机选取腧穴。如:发热—大椎、外关、曲池痰多—丰隆昏迷—人中、十宣贫血、出血—膈俞3、辨证对症选穴对症选穴:指针对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如:哮喘—定喘腰痛—腰痛点(二)配穴方法

8、按经脉配穴法:本经配穴法表里经配穴法同名经配穴法按部位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1、按经脉配穴法(1)本经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配合使用.“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如: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1、按经脉配穴法(2)表里配穴法:脏腑经络病变,取本经配合相表里经穴位。“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如: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心绞痛—内关透外关1、按经脉配穴法(3)同名经配穴法:手足同名经腧穴相互配合使用。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