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评课稿

扁鹊治病评课稿

ID:39181030

大小:27.7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6

扁鹊治病评课稿_第1页
扁鹊治病评课稿_第2页
扁鹊治病评课稿_第3页
扁鹊治病评课稿_第4页
扁鹊治病评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扁鹊治病评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扁鹊治病》评课稿《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是一个寓言故事。王乐辉老师上的这堂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整堂课的流程十分清晰、流畅,同时展现了男老师的魅力,与学生贴的十分近,课堂上学生都充分参与进了这节课的学习。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也非常自然。但是,课堂上有一些小的问题,比如在朗读这一块,老师的评价不应该只简单地停留在快这一点上,以致学生后来对扁鹊话进行朗读的时候只关注到了快,而忘了这种关心与担心的感情。而后,听了卓老师的评课,收获更多。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块,原来自己缺少那么多的理论知识。听的过程中

2、,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别人看到一篇课文的时候,可以想到那么多方面,而自己,初拿到一篇课文,脑子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入手。一语惊醒梦中人,关键在于看的书太少,缺少一些正确的教学理念。“以生为本”、“让学于生”的理念其实就是要求老师将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备课之前,要好好思考这节课学生要学的是什么,学生需要的是什么,而不是老师要教的是什么,思考问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语文课的角度出发,要多去了解语文的一些技能,一篇课文的学习并不是要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生道理,更主要的是要掌握一些语文技能,比如背诵、复述

3、一类的。知道了学生的需求,老师才能更好地教,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有真正的收获。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多地思考以上这些问题,真正做到让学于生。篇二:扁鹊治病说课稿《扁鹊治病》说课稿一、说教材《扁鹊治病》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

4、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二、说目标(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扁鹊给蔡桓公治病的过程,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3、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二)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2、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三、说教法1、根据教材的特点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探究,自读自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在读中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听、说、读、写”训练学生的基本技

5、能。并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朗读能力,读写结合,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和情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提倡个性化解读文本。四、说学法1、学生在“读、思、画、悟、议、评”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品读重点句,感悟人物特征,体味人物心里想法,感受人物态度变化。2、《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比较简单,以对话为主,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分析体会人物情感变化。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寓意,树立正确的生活观、

6、人生观。五、说教学设计(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啊?什么是寓言呢?今天,老师带着你们一起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这则寓言叫《扁鹊治病》(板书:扁鹊治病)【目的是通过对之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做一个复习,引出对寓言的解释,顺势导出课题。】2、教师出示课件,介绍扁鹊。(二)、初读感知1、通过预习,谁来告诉我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是谁去拜见蔡桓公?扁鹊的身份是什么?可他治好蔡桓公的病了吗?那怎么能叫他名医呢?得叫庸医,徒有虚名。同意我的观点吗?那你们认为他是什么?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能证明

7、他是名医的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这里我的设计打破常规,不逐段分析,而是以“名医”为线索,让学生在找句子的过程中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扁鹊,能归纳他的特点。】3、汇报交流。引导分析扁鹊的特点。(板书:扁鹊医术高明)(三)、细读研讨1、这么好的医生怎么就没治好蔡桓公的病呢?快速默读1——5自然段,思考:扁鹊与蔡桓公几次见面?划出他们见面的时间及说话的内容,想想他们说话时的语气分别是怎么样的?请用这样的语气把他们的话读给同桌听,体会没治好病的真正原因。(出示幻灯:思考要求)【课文的主要部分我让学生自读自悟,品读扁鹊和蔡桓公

8、各自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感悟人物的特征,体会人物品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能力。设计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等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体会人物内心的活动,为接下来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做准备。】2、汇报交流,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这个设计是让学生将文本未提到的内容进行补充,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