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

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

ID:3918235

大小:193.39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5

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_第1页
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_第2页
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_第3页
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_第4页
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第3期广西教育学院学报NO.3,2010(总第107期)GUANGXIJIAOYUXUEYUANXUEBAO(SerialNO.107)!!!!!!!!!!!!!!!!!!!!!!!!!!!!!!!!!!!!!!!!!!!!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思想探考张进清1章茜2(1.广西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广西南宁邮编:530023;2.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西桂林邮编:541004)摘要: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观念主要反映在自然本体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我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和谐观念中的诸多理念值得当代德育思想借

2、鉴,并由此形成和谐德育思想。这种和谐德育的思想要求形成和而不同的德育系统,从而实现主体、主体行为以及主体所处环境的和谐。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德育思想具有天下大同、对立统一的当代价值。关键词:儒家文化和谐和谐德育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410(2010)03-0082-06在全球化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育应该培养1.1自然本体的和谐一个怎样的人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如所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何将个体自身全面发展与为社会贡献统一起来提子·天论)。万物以其自身构成和谐的整体。一方出了新的要求,和谐德育

3、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面,天地整体构成了一个关系网络,而个体即成为重要任务。本文试图通过对儒家文化的和谐德育网络上的节点,万物有其各自的位置,并以其独特思想进行探考,以期为和谐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建的位置存在实现了宇宙洪荒协和统一的存在。另设提供新的视角。一方面,自然以其生生不息的力量使世界构成了和谐的统一体,自然选择以及客观规律如昼夜交1.儒家文化中的“和谐”替、四时变化以其自身天然和谐的存在为基础。彼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此对立是其存在的本质,而存在又以相互依存构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中,和谐思想是儒家文化成整体。的核心理念。“儒

4、家之成就,乃在于其‘和谐的辩证1.2人与自然的和谐法’之展开。”[1]各自以其独特的位置关系构成的整体具体反和谐两字皆源于声乐和鸣。许慎的《说文解映在关系之中,也就是儒家文化最核心的思字》中解释“和,相应也。”“谐,詥也。”《尚书·虞书》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首先以天与人各司其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也就是说和职,也就是自然本体和谐中有其自在的位置为基谐是一种协调、调和,即声音彼此之间的呼应与配础。继而反映出天与人之间的和合统一,达到“天合。因此,和谐本身就是隐含多样性的统一体,其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5、的本质是对立统一下的关系系统,体现的是整体系境界。这一境界的和谐在于人顺应自然,能够与自统中的关系域。儒家文化中的和谐可以分为五个然和平共处,而最终实现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影层次:响,并求得共同之处,也就是天人感应。—82—1.3人之自我的和谐建和谐德育指明了实现途径。前两者反映出了人的位置,而观照人之个体,2.和谐理念关照下的德育系统首先在于人自身的和谐,实际上体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反映出人的良好的修养状态,从“格物”、所谓和合,是指自然、社会、人际、心灵、文明“致知”、“诚意”、“正心”至克己复礼,实现中庸的中诸多元素、要素相互冲突、融合,

6、与在冲突、融合人生态度中反映了人将自我置于平衡之地,不偏的动态过程中各元素、要素和合为新结构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总和。[3]和谐的本质是一种和合关执而适度,庸反映出做人谦逊的品德,以其自尊、自爱引领下谦和而成其君子温润如玉的状态。系的诉求,既反映个体本身外与内的关系,也反映1.4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在各层次的关系层次中个人的德性养成还在于人与他者之间的人际对立统一地推进一种和的状态,使整个系统的运沟通关系的和谐,体现在儒家思想上主要是关于作朝着期望的方向前进。也就是说和谐存在于一“仁”与“恕”的思想。“仁”的核心是“爱人”,

7、即由己定的系统之中,这个系统中的几者彼此各有特色及人,包括至亲之孝,与邻为善等,也就是设身处但通过共同作用而趋于和谐的状态。地地考虑他者,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离和谐德育体现在德育系统是一个和谐的系娄上),是人际之间达到和谐,彼此之间的和善无统,即德育不仅表现在德育本身是一个和谐的道私。而“恕”则表现为对他者的宽容,所谓“不教而德教化体系,还表现在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劳杀谓之虐”(论语·尧曰),其反映的是对他者的宽动教育之间都是和谐一体的,更在于德育要求的容,即自身所行对他者有宽忍之心,即以人际的相和谐一体使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

8、的作用形成合互友善作为相互理解的前提。力。德育既有自身实现了教育的功能,又渗透到其1.5人与社会的和谐他类别的教育之中,还能够受到各类活动的影响,人作为社会人,其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