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

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

ID:39202166

大小:16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7

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_第1页
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_第2页
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_第3页
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_第4页
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暮云镇西湖小学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暮云镇西湖小学规划设计说明第一章建筑设计篇暮云镇西湖小学是一个服务于社会的文化建筑综合体学校是为广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功能空间的功能复合体,它提供了学习以及生活和其他配套服务所需的各功能空间。暮云镇西湖小学是具有社会功能的建筑学校不只是一个纯粹的学习生活功能空间的功能综合体,同时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意义。其中包括学校教育的社会形象、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社会与学校所形成的对话关系。暮云镇西湖小学应该是一种氛围,是一种体验,是把冰冷的混凝土结构建筑变成培养国家栋梁之才场所的例证。1.1综合背景1.1.1项目环境与分析本

2、项目位于芙蓉南路以西、长沙市野生动物园以北的西湖安置区内,东面及北面临商业住宅区--三湘小区,地块区位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9℃,夏热冬冷,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9.5℃,年均降水量1400.6毫米,4-6月降水集中,月平均水量184.5~245毫米,全年雨日约158天,冬天多北风,夏季多南风,日照时数年均1726小时,积温5466℃,无霜期长,年均279.3天,,基地净用地面积约20547.13平方米(30亩)。1.1.2基地现状分析基地地块位于西湖安置区

3、的东北角,整体规则矩形,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30米。整个地势较平整。基地内部现状则挖方和填方为主,西北角为原有山体平整后缓坡地形,东南侧为原有田地填方平整地形。1.1.3设计理念一栋建筑的出现是由环境生成,我们首先要研究的是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而不是建筑本身;一个空间由多幢建筑围合而成,我们首先研究的是建筑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建筑个体;一群人在此空间中学习生活,我们首先研究的是他们想要什么,而不是他们在干什么;——这就是我们设计的开始1.1.4设计目标结合设计范围区位条件及现状,充分考虑相应功能发展用地,本着

4、“适用、安全、经济、美观”和适度超前的设计原则,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小学,创造出高层次的育人校园环境和一流的新世纪校园建设景观。①塑造复合功能结构串联式空间模式:将科技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和综合楼以串联式布局来组合成建筑群体,建筑之间形成空间核心感,各虚实空间相互穿插;网络式空间模式:将科技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和综合楼14等功能单元化,各功能单元依据地块形状差统一为整体,形成交流;街区化空间模式:开放的空间体系利于交流,有机组合、丰富多变的轴线使建筑空间丰富且有序。②营造自然天成的

5、空间场所方案强调建筑群与周边环境自成一脉的同时亦立意于“交流”。设计中仔细研究基地现状,归纳总结,得出合理的整体功能布局,对景观视线进行分析,从而让设计以达到景观最大化,让学校既是学习的园地,又是生活的栖息地,更是情感的归宿。功能与景观、生态及人文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共生共融。建筑与自然交流,建筑与人交流,人与自然交流,人与人交流……一切在交流中升华。1.1.5设计依据①甲方提供的用地红线图、原始地形图;②甲方提供的规划及建筑方案设计任务书;③《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16-86);④《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GB50016-2006);⑤国家与长沙相关规范、规定及有关资料;1.2规划设计坚守“景观最大化”原则:建造建筑与景观共生的“有机建筑”。强调“建筑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地块,结合景观,掌握小学生行为特点,塑造宽广室外广场空间,使建筑群一气呵成,顺势而为,以纯粹的建筑气质和丰富的景观,将整个校内的学习生活带入一种全新的境界。设计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的行为模式,创造人际交流的环境,塑造校园文化。1.2.1结构布局“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对于一块有显著场地限制特征的地块,设计应该以一种整体的规划控制全局,规划以严谨

7、理性的布局,体现分析的逻辑,形成富于张力的空间形态,构建结构清晰、动静相宜的总体布局。暮云镇西湖小学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面安置区内主干道上,结合建筑形体、绿化及广场构筑成学校的特色入口形象,入口开阔的广场加强了各功能区联系,成为整个基地重心,各功能布局围绕其依次展开。建筑以组群方式围绕“公共核心圈”布置,各个功能区通过各自广场、庭院等节点设计形成有机整体。1.2.2功能分区功能集约化和开放空间共享。暮云镇西湖小学的主体功能格局在本着土地集约化使用原则下展开,整体布局以地块原始地质条件为出发点,将运动场设置在东面地质

8、条件较差区域,而教学后勤等主体功能建筑设置在西面地质条件较好区域。分区布置中将南侧主入口为起点并向北延伸至综合楼之间的主入口广场为中轴线,沿中轴线分别布置各功能区域,主入口广场将作为联系整个学校各功能区域的核心公共空间;沿主入口广场西侧各教学功能房由南向北依次布置,通过连廊以及各教学辅助空间的连接整体形成一系列连续的建筑群体,群体建筑一直延伸至最北侧并连接宿舍楼及综合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