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

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

ID:39202244

大小:18.85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7

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_第1页
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_第2页
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_第3页
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_第4页
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智能电网与节能减排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也付出了相当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发达国家工业化200多年遇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集中出现,使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凸显。改变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2005年,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约束性的量化节能减排目标:到201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去年,我国政府再次提出了新的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非化石能源

2、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同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控制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大得多。五年来,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预定目标,但这是以不惜牺牲GDP的增量为代价取得的成绩。在个别地区还出现了拉闸限电以完成目标的做法。从手段上来说,我国现在多还采取的是一些初级手段,如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等。而根据国际经验,节能减排的工作是开始容易做,后面越来越难。也就是说,“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情况下,我们一方面

3、面临着经济发展、消费升级,对能源的需求的刚性增长;另一方面,面临着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巨大压力。如果我们不采取新的努力,新的方式,减排将给经济的健康发展带上枷锁。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寻求提高能效、改变能源结构的方法,从根源上减少单位GDP的能耗压力。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从此,智能电网建设作为提高能效和节能、优化能源结构的节能减排新思路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而提高能效和节能、优化能源结构是我国实现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主要途径,其贡献率将分别达到70%和20%左右。建设智能电网既有利于风电、

4、太阳能发电等间歇性能源的并网利用,也有利于构筑“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并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减排。基本建成智能电网后,发挥其能源配置的绿色平台功能,通过大规模电力输送以消纳清洁能源、助推电力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电动汽车发展等,实现2020年比2005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亿吨,这对实现中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目标的贡献率将超过20%。通过建设智能电网,实施科学有效的需求侧管理,到2020年,我国可减少装机1亿千瓦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同时还可节约8000亿至10000亿的投资。2009年全国发电煤耗340克/千瓦时,在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推动下,

5、2020年发电煤耗可达305克/千瓦时。每年发电以101616亿千瓦时计算(火电装机容量为11.6亿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64.5%),每年可节约煤耗3.56亿吨;在智能电网的推动下,假定2020年相对2005年新增电动汽车3000万辆,可替代燃油3550万吨,考虑到2020年的发电结构,通过以电代油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6870万吨。同时,智能电网的节能效率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日前世界经济论坛在天津发布的《2010年能源展望报告》中指出,美国的线路电力损失将近总发电量的6%,印度线路损失高达25%。而智能电网则使得电网能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有效生产并配送理想数量的电力,使得消费者行为变得

6、更加有效。首先,智能电网能提高输电效率。作为国际高压输电技术的制高点,特高压输电技术是指以1000千伏交流输电网和±800千伏直流系统为骨干网架的、与各级输配电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大电网技术,较之世界各国目前普遍采用的500千伏和220千伏电网,特高压电网具有容量大、距离长、损耗低等突出优势。智能电网建设,通过应用电力电子HVDC(高压直流)技术和FACTS(柔性交流输电系统)技术来提高现有输电线路的输送能力,能在不增加输电走廊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输电线路,提高传输容量和稳定性。监测、通信、控制、保护技术的发展使得广域内潮流控制成为可能。电能质量调节技术的发展将建立起具有自适应、自恢复能力的智

7、能化输电配电网络。能量转换技术的成熟使得新能源发电、尤其是风电并网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微网与能量存储技术使电力用户拥有更多选择,从而构成一个具有高效性、清洁性、自愈性的完全智能化的电网。到2020年,如使我国电网线损率从6.72%进一步降低,电网线损率再降低0.5%,到时规划的装机容量17.9亿千瓦,根据规划2020年的跨区输电容量,国家电网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将达到3.73亿千瓦以上,其中通过特高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