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病虫害防治

桂花病虫害防治

ID:39204534

大小:784.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6-27

桂花病虫害防治_第1页
桂花病虫害防治_第2页
桂花病虫害防治_第3页
桂花病虫害防治_第4页
桂花病虫害防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桂花病虫害防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桂花树病虫防治:红蜡蚧(红蜡虫)红蜡蚧又称为红蜡虫、红粉蜡,可为害构骨、杜英、山茶、石榴、桂花、火棘等多种植物。危害植物:月桂、栀子花、桂花、蔷薇、茶梅、月季、玫瑰、山茶花、八角金盘、樱花等为害症状:成虫和若虫密集寄生在植物枝杆上和叶片上,吮吸汁液危害。雌虫多在植物枝杆上和叶柄上危害,雄虫多在叶柄和叶片上危害,并能诱发煤污病,致使植株长势衰退,树冠萎缩,全株发黑,严重危害则造成植物整株枯死红蜡蚧,1年发生1代,以受精卵雌成虫在枝干上越冬。初孵若虫经一定时间爬行后固定于寄主上取食,一般固定6小时开始泌蜡,经15天能形

2、成星芒蜡被,一旦形成蜡质层后再去进行防治,防治效果就不太理想。据5月22日、5月25日,对红蜡蚧在电镜下2次观察,卵孵化率从20%上升到70%,且幼虫仍寄主在壳体内。因此,当前是防治红蜡蚧的最佳适期。希广大种植户、各单位引起重视,抓紧防治。防治方法:人工防治:发生初期,及时剔除虫体或剪除多虫枝叶,集中销毁。园艺防治:及时合理修剪,改善通风、光照条件,将减轻危害。药剂防治:5月下旬至6月,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用30%强力杀蚧600倍液、20%杀扑磷·噻800~1000倍液喷雾,连续3次。检疫防治:加强苗木引入及输出时

3、的检疫工作。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蜡蚧扁角跳小蜂、单带巨角跳小蜂等一次防治时间在5月底前结束;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第一次防治药剂为10%吡虫啉2000倍液或25%阿克泰水份散粒剂10000倍液;第二次为10%吡虫啉2000倍液(25%阿克泰水份散粒剂10000倍液)十30%强力杀蚧800倍液。桂花树病虫防治:桂花吉丁虫吉丁虫是一群极美丽的甲虫,一般体表具多种色彩的金属光泽,常被用来做装饰品。全世界己知有15000种。幼虫多数穿孔于植物材部,前胸特别膨大,腹部细长。大琉璃吉丁虫为世界最大的吉丁虫,

4、分布于印度、爪哇等地。南美大吉丁虫为南美洲最大型的吉丁虫。幼虫在枝干皮层内蛀食,流出油点状褐色胶质,危害严重时,树皮爆裂,主枝或整株枯死,成虫咬食嫩叶成缺刻,严重时大量落叶。管理差,树势衰弱的树受害更为严重。在幼虫孵化盛期(一般5月份)刮除树皮,涂以80%敌敌畏乳剂20倍液;成虫发生期(约6月份)用90%敌百虫1000倍液进行树冠喷药2至3次。此病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河南、广东、四川等地。1、症状叶片病斑初期为褪绿小点,扩大后呈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3~10mm,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褐色至红褐色,后

5、期散生小黑点,也有排列成轮文状,是病菌分生孢子盘。潮湿时小黑点上分泌出粉红色黏液,是病菌分生孢子与黏液混合物。2、病原隶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的胶孢炭疽菌。分生孢子盘黑褐色,直径100~300μm;刚毛少,暗褐色,隔膜1~2个,(5~6)μm×(64~71)μm;分子孢子梗圆筒形,基部浅褐色,(4~5)μm×(12~21)μm;分生孢子无色,单胞,圆筒形,(4~6)μm×(11~18)μm。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盘在病叶和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侵入。南方梅雨季节和北方雨季是病害高发

6、期,广州地区一般以春末夏初和秋季多雨时发病较重。4、防治方法1)冬季清楚落叶,用1%波尔多液或密度为1.002~1.007的石硫合剂进行树体和地面消毒。2)选择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地块种植桂花,病害发生园地增施有机肥和钾肥,通过修剪调整枝叶疏密度,降低环境湿度。3)发病初期喷洒杀菌剂。70%可杀得300~500倍液、25%炭特灵500倍液、大生500倍液、嗪氨灵500倍液或其他杀菌剂。各种杀菌剂宜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桂花树病虫防治:桂花树猝倒病苗木猝倒病在我国各地普遍发生,它以危害各种苗木花卉幼苗为主,可导致苗木死亡

7、。症状:种子或幼芽未出土时遭受浸染而腐烂,在幼苗期发病,地表或地表下的茎基部呈现水渍状病斑,病部黄褐色,缢缩,可向植株上下部扩展,呈线状。病势发展迅速,组织崩解,幼茎即萎蔫倒伏,但短期内叶边呈绿色,如果环境潮湿时,在病部及其附近土面还会长出白色绵毛状霉。病因:病原为腐霉属中一些真菌。常见的是瓜果腐霉和德巴利腐霉。两种腐霉菌生长最低温度为5至6℃,最适温度为26至28℃,最高温度为36至37℃。高湿度极易发病,并且腐生性较强,能在土壤中的寄生残体上腐生4年。腐霉菌是土壤习居菌,在土壤中长期腐生,并形成卵孢子度过不良环

8、境,为土传性病害,主要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其他有机物上腐生,混入堆肥中越冬,病菌主要由水和人的园艺操作传播。发病条件:高湿度是幼苗发病的主要条件。在我国长江流域,5、6月份有梅雨,有利于病菌的生长发育和传播,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导致幼苗抗病力下降,病加重。另外,阳光不足,连作,苗圃地选择不当(如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曾发生过猝倒病又未进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