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

水稻主要病虫害

ID:39206183

大小:37.33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27

水稻主要病虫害_第1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_第2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_第3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_第4页
水稻主要病虫害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主要病虫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二化螟别名钻心虫,水稻分蘖期受害出现枯心苗和枯鞘;孕穂期,抽穗期受害,出现枯孕穂和白穂:灌浆期,乳熟期受害,出现半枯穂和虫伤株,秕粒增多,遇大风刮易倒折。二化螟为害会造成枯心苗,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侧蛀食为害,叶鞘外侧出现水渍状黄斑,后叶鞘枯黄,叶片渐死,称为枯鞘期,幼虫蛀入稻茎后剑叶尖端变黄,严重的心叶枯黄而死,受害茎上游蛀孔,孔外虫粪很少,茎内虫粪多,呈黄色,稻杆易折断。该虫生活力强,食性杂,耐干旱,潮湿和低温条件,主要天敌有卵寄生蜂等。幼虫:老熟时长20~30毫米,体背有5条褐色纵线,腹面灰白

2、色。水稻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造成枯孕穗,抽穗期造成白穗,成熟期造成虫伤株。(2)药剂防治。为充分利用卵期天敌,应尽量避开卵孵盛期用药。一般在早、晚稻分蘖期或晚稻孕穗、抽穗期卵孵高峰后5~7天,当枯鞘丛率5%~8%,或早稻每6672米有中心受害株100株或丛害率1%~1.5%或晚稻受害团高于100个时,应及时用药防治;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可挑治枯鞘团。二化螟盛发时,水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防治白穗和虫伤株,以卵盛孵期后15~20天成熟的稻田作为重点防治对象田。在生产上使用较多的药剂品种是杀虫双、杀虫单、

3、三唑磷等,一般每667米2用78%精虫杀手可溶性粉剂40~50克或80%杀虫单粉剂35~40克或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或兑水200升泼浇或400升大水量泼浇。目前,许多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双、三唑磷等已产生严重抗药性,2009年前常用5%锐劲特(氟虫腈)悬浮剂30~40毫升,兑水40~50升喷雾。但自2009年10月起氟虫腈因为对环境极不友好禁止在水稻上使用,建议采用苏云金杆菌(金骠悍)等生物制剂,防效突出的同时对环境友好,对鳞翅目害虫有很好

4、的杀灭效果,施药期间保持深3~5厘米浅水层3~5天,可提高防治效果。2.稻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我国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褐飞虱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 ,其中以褐飞虱发生和为害最重,白背飞虱次之。褐飞虱若虫:共5龄。初孵时淡黄白色,后变褐色,近椭圆形。5龄若虫第3、4节腹背各有1个明显的山字形浅斑。若虫落入水面后足伸展成一直线。为偏南方种类,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为害严重。褐飞虱食性单一,在自然情况下只取食水稻和普通野生稻褐飞虱各虫态无滞育越冬的特征。我国每年初次发生的虫源主要由亚洲大陆

5、南部和热带终年发生地由南向北迁飞而来。每年春、夏随暖湿气流由南向北推进而逐代逐区向北迁移,常年可出现5次自南向北迁飞。3月下旬到5月,随西南气流由北纬19°以南终年发生区迁入,主降在珠江流域及闽南等地,在早稻上繁殖2代后,于6月间早稻黄熟时产生长翅型成虫向北迁飞,主降在南岭南北,波及长江以南;7月上旬从南岭南北稻区迁入长江流域,并波及淮河流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长江以南双季稻成熟时,迁至江淮间和淮北稻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淮北及江淮单季稻成熟时,开始随南向气流向南迁移,常年可出现3次回迁。低温和食料缺

6、乏是限制其越冬的两个关键因子。成虫对生长嫩绿的水稻有明显趋性,长翅成虫有明显趋光性。成虫、若虫喜阴湿环境,在孕穗期植株上吸食量最大。正常条件下每雌平均产卵200-700粒。在生长季节20多天就可繁殖1代。灰飞虱卵:香蕉形,长约1mm,初产时乳白半透明,后期淡黄。卵双行排列成块,卵盖微露于产卵痕外。若虫:共5龄,末龄体长约2.7mm,深灰褐色,前翅芽明显超过后翅芽。3~5龄若虫腹背斑纹较清晰,第3、4腹节背面各有1淡色八字纹,第6~8腹节背面的淡色纹呈一字形。在水稻生长季节,若虫多呈乳黄或淡褐色,秋末、

7、冬春多呈灰褐色。胸、腹部背面两侧色较深。若虫落水其后足伸展成八字形。为广跨偏北种类。灰飞虱取食水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甘蔗等禾本科植物。在我国由北向南年发生4-8代,华北地区4-5代。在各地均可越冬。在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冬季3中虫态均可发现,其他各地主要以3、4龄若虫在麦田、绿肥田、沟边、河边的禾本科杂草上越冬,尤以背风向阳处为多。气温高于5℃时,能爬上寄主取食;低于5℃时,潜伏在寄主根际和土壤缝隙中不食不动。当早春旬平均温度10℃左右,越冬若虫开始羽化,12℃以上达羽化高峰。若虫的迁

8、移性较弱,拔秧或收割后能暂栖田埂边杂草上,然后就近迁入作物田危害,越冬若虫有较强的耐饥饿能力。白背飞虱卵:长0.8~1mm,长椭圆形,稍弯曲,一端稍大。卵块中卵粒呈单行排列,卵帽不外露,外表仅见褐色条状产卵痕。若虫:体淡灰褐色,背有淡灰色云状斑,共5龄。1龄体长1mm左右,末龄体长月2.9mm,3龄见翅芽。从3龄腹部第3、4节背面各有1对乳白色近三角形斑纹。若虫落水其后足伸展成一直线。为广跨偏南方的种类,为害性仅次于褐飞虱。为迁飞性害虫。在我国由南向北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