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腐败

浅谈中国腐败

ID:39208258

大小:2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27

浅谈中国腐败_第1页
浅谈中国腐败_第2页
浅谈中国腐败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腐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中国腐败所谓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违反纪律、法律和道德规范,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危害社会的一种畸形的政治行为和政治现象。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一、腐败问题现状 1、 腐败范围越来越广 当前腐败现象已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展到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 活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腐

2、败现象的渗透和侵袭。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腐败现象也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纪检、宣传、反贪等部门,也发生了不少买官卖官、贪污贿赂现象。腐败分子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的谋取私利,或中饱私囊,或利用职权索贿受贿,或利用职权欺压良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互勾结充当保护伞。2、 腐败分子职位越来越高 如果把以前揪出来的腐败疯子比作是“小蛀虫”的话,那么现在已经揪出来了“大老虎”,许多省部级以上的高官受到了查处。据统计,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经济案件中,在2003年涉及百万元以上的案件为1780件,其中涉

3、及亿元以上的有21件。李真、程维高、杜世成,甚至连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一并受到查处,腐败现象有向高层蔓延之势。3、 窝案、串案明显增多 腐败有“集团化”的发展趋势。现在的腐败案件,不少都是左右勾结、上下串通、相互利用,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腐败同盟。有的大案涉及的人员少则十几人、几十人,多则上百人。如黑龙江省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一案,牵扯出260多名官员,一半以上的绥化县处级干部卷入其中;河北省原国税局原局长李真一案,牵扯到县处级以上干部67名,其中有40多人是“一把手”。4、“隐性”腐败

4、现象普遍存在,勒索型腐败现象大量上升。 许多腐败现象通常是假借合法之形行腐败之实,在“合法”的名义下,公开的为本地区、本部门,甚至为个人谋取私利,通过一些所谓的“潜规则”来腐败,在行为认定上是很难认定为违法的。这类案件的存在,给案件的定性和查处带来了一定难度。在行贿受贿的交易中,受贿者作为公共权力或资源的掌握者而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处于垄断地位,行贿者作为有求于人的不利地位,行贿者和受贿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当受贿者面临着众多的行贿者时,他往往会选择出价最高的行贿者,其他行贿者如果不想被淘汰,就只能被迫行贿。二、当前腐败

5、存在的原因1、存在滋生腐败现象的经济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经济制度上来说,公有制很不完善,非公有制经济还同时存在,既损害全局利益又损害国家利益;从经济体制上说,我国正处在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改革开放之初,那些没有正当职业的社会闲散人员成了以后市场经济发展的主流,他们法制观念淡薄,大多是在违规、不合法的情况下经营。2、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有所关系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也会趁机钻进来。使一部分干部和党员受到腐蚀,对党风和社会风气产生不良

6、影响。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又一直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战略,千方百计拉拢腐蚀我们内部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这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可能滋生腐败的外部条件。3、落后的思想根源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很漫长的国家,“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当官发财”的思想、封建特权、任人唯亲的思想还大有市场。人们以纵情享乐、以满足自己的欲望为生活主旨。思想教育从过去的严格控制转变为根本不管放任自流,人们思想认识退化到了低级的享乐阶段,不少官员失去了最起码的社会责任感。三、如何防腐腐败现象之所以能乘隙而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7、是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力度不够大。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围绕加强监督机制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全局来看,还缺乏一个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完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措施。现有的一些准则、规定、制度在数量上不算少,但对权力的约束力,远未达到法律上应达到的强制性程度。此外,监督机构分散,缺乏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整体配合差,领导关系与监督关系合二为一,难以发挥应有的制约力和整体监督效能,致使一部分掌握实权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行使者,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监督。 有效监督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社会监督体系

8、的建立。构建政府体制内的监督机制和政府外部的监督机制。在政府体制内监督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府外部监督机制的作用,建立起有人民群众参与的、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全方位监督。当前监督体系建设的重点所在是要健全政府外部的监督机制。反腐败是人民群众的事业,我们应该建立各种联系和沟通的渠道,积极发展和完善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监督体系,不断扩大人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