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

ID:39208994

大小:22.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6-27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_第1页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_第2页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_第3页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_第4页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如何对待调皮学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对调皮学生的教育措施摘要:每一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异、懂事听话,但是每一个班级里总有那么几个让人头疼的调皮学生。面对调皮学生,教师不能一味地批评训斥,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更不能放弃或“抵制”,必须得对学生产生调皮现象的思想根源作一个细致分析,具体原因具体分析,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关键词:调皮学生思想根源分析教育措施“调皮”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①顽皮。②不驯顺;狡猾不易对付。③指耍小聪明,做事不老实。老师们一般是把上课起哄捣蛋、课后违规违纪的学生称为调皮学生,可见,调皮学生是老师难以“对付”的,不少老师被他们整得焦头烂额,很多老师对他们束手无策。无奈之下,有的老师不

2、得不采取“武力镇压”——体罚或变相体罚。大家都知道以前老师体罚学生是习以为常的事,可是现在老师体罚学生是违法的呀,很多老师都不走那条路了。于是,现在有的老师和学校选择了放弃,如石市井陉县小作中学初三学生闫晓亮(化名),因上课爱说话、不守班规甚至顶撞老师,从2010年10月中旬到2011年1月14日,被班主任安排到教室的最后一排。该班采取的是杜郎口式学习模式,班内每6~8个学生为一组围在一起学习。闫晓亮实际上是被孤立在小组学习之外,一个人与教室后的拖把、扫帚一排度过3个月,直到被来校的家长发现。又如在广州,有十几名初三学生也因为是调皮捣蛋已经被学校“抵制”了——他们被告知“不用回来上补习课”

3、,对于这一做法,学校的理由是“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正常的学习环境”。类似的例子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说实在话,调皮捣蛋的学生确实是让人觉得头痛。但是,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对他们进行教育的理由。对于学校来说,成绩、名誉确实是学校生存的根本,放弃某个学生甚至10名学生,对学校来说,非但没有任何损失,甚至可以换来相对暂时“正常的学习环境”,但是,不知大家想过没有,这样的放弃,对于学生本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他一生的损失,甚至是他所在家庭难以挽回的损失。其实,学生调皮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作为老师关键要对学生产生调皮现象的思想根源作一个细致分析,具体原因具体分析。一、要善于观察调皮生的言行举止,及时加以正面

4、引导。上课哗众取宠、与老师顶撞、或课后打架斗殴都是班上调皮生常见的行为。当这些行为发生时,老师要善于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捕捉信息,分析造成这种行为的心理根源。例如:有的学生不喜欢该位教师的课,对教师的教法存有逆反心理,因此在课堂上调皮捣蛋,以此来满足破坏欲望和产生快感。有的学生是想以出风头、捣乱纪律来哗众取宠,显示自己,以为这是所谓的“英雄豪杰”,借以引起别人的注意,扩大在他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措施:与学生谈心是一个最好的手段,既可以了解学生又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在谈心之前老师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在做学生思想工作之前,一定要把情况了解清楚,并作好详细计划,

5、不打无准备之仗。当然,还得尊重自然规律,要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知道各个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做违反教育规律的事情。二、理智对待突发事件,善于冷处理。调皮学生中有这样一类学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管不住自己”,这类学生总是在造成后果之后才意识到其错误,追悔莫及,并努力保证决不再犯。然而,一旦再遇到适宜的时机和场所,他们就会忽略环境的客观性对其的制约作用,当他们完全“凭着自己的兴趣”做出不符合课堂常规或违背了教师教学意图的时候,才又恍然大悟,悔不当初。措施:如果老师对这类学生只是一味的训斥和责骂,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这种非控制的调皮学生的行为很不理智,这个时

6、候,老师一定要善于冷处理,正确抓住学生的心理,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理性思考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孩子一点冷静的时间,让他自己反省,或许他的认识更深刻!三、从家庭原因入手,及时给予关爱。(一)重视家庭教育,做到家校合一。我们知道荀子主张“人性本恶”的观点,但同时他又提出了人性之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思想。其实,孩子出身时都是一样的,属于一张白纸,他们的行为习惯是后天养成的,家庭的氛围、父母等家庭成员的教育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所以难免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或教育方式不当,导致这些孩子在班上也想称王称霸,给老师带来管理难度。因此,教育这类孩子一定要

7、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和配合。措施:勤做家访,做好“家校联系”。“家校联系”是一座搭起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桥梁,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的纽带,是提升教师威信,构筑教师人格魅力的主要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电话交流来了解孩子在家里的一些情况,也可以请家长到学校进行交谈,也可以亲自到学生家里去,对这些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及时的传递到家长的手里,有了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往往会事半功倍。(二)关爱留守,多给一份关爱。现在,老师们必须要重视班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