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简答论述

外国文学简答论述

ID:39224597

大小:340.3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6-28

外国文学简答论述_第1页
外国文学简答论述_第2页
外国文学简答论述_第3页
外国文学简答论述_第4页
外国文学简答论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简答论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铁皮鼓》君特·格拉斯《第五号屠场》的作者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愤怒的葡萄》的作者是约翰·斯坦贝克贝莉吕娜之托阿波利奈尔菲利普·苏波艾吕雅阿拉贡格斯坦因里尔克贝克特《一九八四》的作者是乔治·奥威尔《广岛之恋》的作者是玛格丽特·杜拉斯。《铁皮鼓》的作者是君特·格拉斯辛克莱的_开启了“美国揭发黑幕运动”《屠场》辛克莱·刘易斯__是市侩实业家的典型《巴比特》米切尔唯一一部成名作《飘》《第五号屠场》的作者是库尔特·冯内古特《愤怒的葡萄》的作者是约翰·斯坦贝克《宠儿》的作者是托妮·莫里森《达芬奇密码》的作者是—主题是丹·布朗,科学与宗教《青鸟》1作者是马尔斯·梅特林克

2、,象征主义戏剧代表作家。2《青鸟》是一个象征,象征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3剧中两个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受仙女贝莉吕娜之托去寻找青鸟,经过几度得失最终找到了青鸟。4梅特林克在剧中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各种事物特殊的意义,用具体的形象来启发和教育人们。5它具有童话般的诗意和深邃的哲理意义,讴歌了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超现实主义(1)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流派。(2)核心是梦幻。(3)1921阿波利奈尔以伯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哲学基础,否定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创作规律,鼓吹超越现实,超越理智,用“自然写作”的方法来表现思想的真实活动。(4)

3、代表作家代表作品菲利普·苏波的《磁场》、艾吕雅的诗《恋人》、阿拉贡的《欢乐之火》。迷惘的一代(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2)最早在20世纪初由美国女作家格斯坦因提出,之后海明威把这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3)所谓“迷惘”,是指他们共有的彷徨和失望的情绪,厌恶帝国主义,却又找不到出路。(4)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5)代表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等。复合式意识流(1)意识流是20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英、法、美等国的一

4、种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潮流。(2)“复合式”意识流是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意识活动的一种技巧,通过不同性格、不同遭际、不同品质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的意识流动来叙述同一个故事的始末,造成了一种意识复合流动的效果。(3)典型代表是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第二十二条军规》(1)《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黑色幽默”派最重要的代表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之一,开创了“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先河。(2)《第二十二条军规》艺术特色:典型的“黑色幽默”的特点。首先,小说结构散乱,具有“反小说”的叙事结构。作者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戏剧“人像展览式”的结构。。从叙述方式上看,全书只

5、是一个贯串首尾的故事情节。(3)其次,小说的喜剧色彩浓烈。夸张变形的幽默讽刺等手法的成功运用,使小说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而喜剧效果中透着黑色,对死亡的恐惧、对疯狂世界的绝望态度,都使人心情沉重。(4)《第二十二条军规》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幕。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可以停止飞行,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就行。但同时又规定:如果本人感到作战有危险,提出停止飞行的,就证明不是疯子,还得飞行。这不仅置人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预示着一旦卷进这种生存环境,就别想轻易出来。(5)作品开辟了欧美讽刺小说的新写法,通过超现实的描写,以存在主义的观点,让人们

6、意识到世界的荒谬,现实的黑暗。而“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语汇,作为“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已为美国人在日常口语中广泛运用。《墙上的斑点》(1)《墙上的斑点》是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的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2)结构特征:以一个支点为轴心向四周辐射,是伍尔夫小说的独特结构形式。(3)“墙上的斑点”是一个象征性意象,代表着现象世界,在结构上它是作者进入心理世界的一个跳板或者支点。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是从墙上的那个斑点出发,而产生出许多联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联想又都是以这个斑点作为支点而生发开去的。(4)从支点出发,弹出思绪,再返回支点,再弹出思绪……如

7、此循环往复,表现出了人物散漫无序的意识活动。(5)这种以斑点为中心的纷繁的意识活动形成了一种立体的辐射结构,正如有的学者所说,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围绕着花蕊的盛开的鲜花。整个叙述貌似散漫无羁,实则结构对称,构思严谨。《豹》(1)《豹》是奥地利象征主义诗人的莱纳·玛利亚·里尔克雕塑性的代表作。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与“豹”的“同一化”反映了“豹”同时也是诗人自已“被监禁”的感觉(2)基本上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客观的忠实描写”现实生活。《豹》这首诗通过对关在巴黎动物园的豹子的拟人化的描绘,表现诗人苦闷、彷徨和寻求自由而无出路的真实心情。是现代文明下的人和

8、人的欲望。(3)诗的前两节对豹的描写是在动态中进行的,诗的最后一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