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ID:39234339

大小:816.31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6-28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_第1页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_第2页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_第3页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_第4页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官学制度的建立 与“六艺”教育的形成第一节学校萌芽的传说第二节西周的教育制度第三节“六艺”教育第一节学校萌芽的传说一、教育的起源(了解识记)1、人类社会特有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社会产生之初,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及人类自身身心发发展的需要。2、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原始性”和“自然形态”。教育在社会生活中进行没有从其他社会现象中独立出来教育极端原始教育内容是传授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以及原始礼仪和社会生活常识;主要途径是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没有专门人员、专门机构和文字书本;教育手段是身教和言教。教育权利平等二、学校的萌芽(了解

2、识记)教育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社会活动,而学校作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教育机构,则是社会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学校产生的条件:1、教育的分化2、文字的产生(二)最早的学校类型1、成均:五帝时代,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2、庠:虞舜时代,兼作养老、储存谷物之处。(三)夏代的学校1、校:操演与角力比武的场所2、序:习射兼习礼3、庠(四)商代的学校--中国官学的雏形1、序:2、庠:养老,兼进行道德伦理教育;3、学4、瞽宗:学习礼乐第二节西周的教育制度一、“学在官府”(重点)1、什么是“学在官府”“学在官府”,又称“学术官守”,是西周教育制度

3、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制规章、典籍文献以及祭祀礼用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手中,普通老百姓根本无法接触到。民间无学术,也无学校教育可言。西周的政治体制是领主贵族制度,诸侯、大夫世袭,政府官员世袭。因此,培养统治阶级治国人才的学校教育,其对象必然以贵族子弟为主,即所谓“国子”,他们的教育自然由官方来安排。2、“学在官府”的体现官师不分政教合一官师不分(官吏既负责行政职责,也有教学任务)①帝王之师---太保(保身体),太傅(教德义),太师(教训以道)②大司乐----国学的主持者(中大夫,乐官之长)③师氏----

4、以三德三行教国子(中大夫)④保氏----以六艺教国子(下大夫)⑤乐师----教国子以小舞(下大夫)①大司徒----乡学总管(卿)②乡大夫----掌握乡之政教禁令(卿)③州长----掌州教(中大夫)④乡师----掌乡教(下大夫)⑤党正----掌党教(下大夫)⑥族师----掌族之戒令政事(上士)⑦舞师----教兵舞(下士)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未分离,教育与政事合一。国学既是施教的场所,又是国家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各级乡学也是地方举行各种活动的场所。政事活动本身就是学校教育的内容,学生在参与政事的过程中接受各种教育。二、国学与乡学(了解识

5、记)西周的学校集前代之大成,汇合各种学校构成一套组织比较完备的学制系统。从设置上看,西周的学校大致可以划分为两类:国学与乡学。国学:即中央官学,设于王城与诸侯国都,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服务,分小学和大学两级。小学设在城内宫廷中,大学在南郊。乡学:即地方官学,按行政区划为一般奴隶主和部分庶民子弟设立,后者只能受到一些管教性的教化。三、大学与小学青铜铭文上关于小学的记载《师嫠簋》记载:“在昔先王小学,女敏可事,既命女乃祖考嗣小辅”。这段话是周王对嫠讲的,说他过去在先王所办的小学读书时,聪明能干,命他做少辅。青铜铭文上关于大学的记载《麦尊》中说周王在

6、镐京,“才辟雍,王乘于舟……王射大鸿”。意思说,周王在辟雍,坐在船上,射大雁。《静簋》中说,“六月初吉,王才藁京。丁卯,王命静司射学宫,小子众服众小臣仆学射”。周宣王名静,这段铭文记载了周宣王还是太子的时候,在丁卯这一天,周王命他在学宫率领其他小臣,侍众学习射箭的事。四、家庭教育(了解识记)1、贵族子弟的训练,先经过家庭教育,然后才进行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的内容: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知识。3、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女子受女事(妇德、妇容、妇言、妇功)的教育,为将来做贤妻良母作准备,教育局限在家庭之内

7、,相对地被轻视。家庭教育的内容《礼记·内则》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以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以数日”。第三节“六艺”教育(重点)六艺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学校的基础上,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六艺”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为大艺,是大学课程;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一)礼乐--六艺教育的中心“礼”是政治伦理课,主要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操作技能及个人素养的训练。包括吉礼、

8、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乐”是综合艺术课,包括声乐、器乐和舞蹈。有乐德之教、乐语之教和乐舞之教。周公西周大学教育注重礼乐的配合《礼记·文王世子》曰:“凡三王教世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