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师招聘考试1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1

ID:3923823

大小:147.73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1_第1页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1_第2页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1_第3页
资源描述:

《广东教师招聘考试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2、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

3、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1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是()A.

4、壬寅学制B.癸卯学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最早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专著是教育家赫尔巴特撰写的《普通教育学》。15.欧洲封建社会里,曾出现过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两种有代表性的教育体系。16.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要求的道德规范和学生原有的品德水平(基础)之间的矛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一般包括三大类,即群众性活动、小

5、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任务和课程实施方面的改革目标是什么?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20.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21.我国中小学德育应遵循哪些

6、德育原则?(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四、论述题22.试论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能脱离知识的传授和掌握凭空发展智力。(2)智力的发展是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工具;智力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3)知识多少和智力水平高低不一定成正比。我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自觉地发展学生智力。心理学部分五、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7、)20.心理学家冯特于_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A.1869年B.1879年C.1889年D.1899年21.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_________。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2.___________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没有特定的反映内容,而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A.感知B.注意C.记忆D.思维23.记忆信

8、息保持的时间在1分钟以内,而且信息容量相当有限,这是___________。A.感觉记忆B.瞬时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24.把通过抽象的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返回到实际中,以加深、加宽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的思维过程是___________。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25.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教师在提供感性材料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