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论文

《区域经济学》论文

ID:39238311

大小:71.17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28

《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1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2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3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4页
《区域经济学》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装订线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经济学院期末考试卷《区域经济学》学号:201121050153姓名:杨康班级:2011级经济班成绩:评语:考试题目:飞地经济模式考试形式:学术论文(根据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区域经济学的论文)要求:符合当前经济热点,论点鲜明,论据确凿,有一定实用价值;结构严谨,逻辑合理,条理清楚,语句通顺。飞地经济模式摘要:飞地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它主要是将政治意义上的飞地概念引入到经济领域,分析两个区域在资源禀赋和发展差异较大的背景下两者如何各取所长,达到双赢的一种发展模式。本文从飞地经济理论产生背景及其理论渊源出发,通过分析其基本特征和产

2、生条件进而揭示出飞地经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关键词:飞地飞地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聚集效应一、飞地经济产生背景及原因1、背景飞地经济”是指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原来区域在空间上相分离,内容上相互联系的地区。具体而言就是在推进工业化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甲地招入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隶属乙地的工业园区,通过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经济发展模式。“飞地经济”并非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区域协作形式,早在十五世纪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时就已产生,只是当时没有“飞地经济”这一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史足以说明这一点,可以说西方殖民主义者是最早“飞

3、地经济”的实践者。我国内地最早出现“飞地经济”这一经济术语始于2004年。当时正值改革开放20多年,主导中国经济的“非均衡发展”模式导致了经济的持续增长与地区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并存。东部沿海的经济高速发展与“塌陷的”中部、落后的西部以及背着“包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巨大反差。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这使得沿海城市或区域成为国外企业的海外飞地,飞地的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不长,在一定程度上与内地经济缺乏密切联系,同时还频频遭到国外对华的贸易报复,最终给当地及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2、原因分析按飞地形成的原因,可分为:(1

4、)集约用地型。该类型是“飞地经济”模式的最早表现形式,以福州市永泰县建立马洋工业集中区为代表。它不仅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克服了行政分割造成的工业布局分散、资源浪费的现象,更是探寻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2)优势互补型。该类型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的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通过“飞地经济”的发展能够达到双赢。典型案例如大连市长海县与普兰店市的合作。(3)产业梯度转移型。该类型中,飞入地主要承接飞出地的产业转移,往往飞出第5页(共6页)地具有雄厚的资金优势、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但由于飞出地商务成本上升,产业结构升级,必然有一部

5、分产业需要外迁,此时飞地经济工业园成为首选之地。转出企业一方面可以继续享受高质量的基地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利用飞入地的成本优势。二、飞地经济的理论渊源飞地概念主要是建立在“增长极”理论和飞地及飞地经济理论的基础之上。“增长极”理论是区域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解决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曾经起到过不可估量的作用。1、“增长极”理论“增长极”(Polesofgrowth)理论最初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1950年代中期首次提出的,并经过其他几位如罗德文、布德维尔等经济学家完善而成。“增长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中,由于

6、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一些地方或大城市聚集,形成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通过具有‘增长极’地区的优先增长,进而带动相邻地区共同发展。增长极强调要与整个区域之间都建立起一种和谐地适宜于经济成长机制与环境。如果周围地域的技术力量、地方市场及交通通讯网络等条件严重滞后,且没有成熟的产业体系,那么增长极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扩散效应所形成的乘数效应就难以在区内实现,并有可能使增长极成为地域经济中的‘飞地’或‘孤岛’,更不可能促进和带动地域经济的成长。”这是区域经济学在关于增长极论述中对飞地概

7、念最直接的表述。2、区域比较优势理论区域比较优势是同区际贸易、区域分工密切相关的概念。该理论认为,不同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益存在差异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区域间生产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差异;二是区域间外部经济的差异。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从系统科学的角度解决了一个子系统在大系统中如何定位的问题,该理论认为,不同区域在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效益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区域之间不同的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观点,拥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地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用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专注优势产业的发展,每一子系统只有找到自己的特色并发挥了自己的这种比较优势,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