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桩基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建筑桩基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ID:3923991

大小:227.9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5

建筑桩基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_第1页
建筑桩基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_第2页
建筑桩基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_第3页
资源描述:

《建筑桩基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百家论坛建筑结构⋅技术通讯2007年3月建筑桩基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王允锷(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审图中心西安710082)0引言值。目前一些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一般不是特征值,而是极随着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的大量涌现,桩基础运限端阻力标准值和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设计时两者不要搞用愈来愈广泛。在我院最近三年来完成的140多幢的高层建错。用静载试验确定承载力特征值时,将极值荷载除以安全筑中,采用桩基础的就有120多幢。但应注意到,桩基础并系数2为单桩承载力特征值。非是高层建筑唯一的选择,其他一些较成熟的地基处理形《地基规范》第3.0.4条规定,按单桩承

2、载力确定桩数时,式,如砂石垫层换填法,CFG复合地基,灰土挤密桩,DDC传至基础或承台上的荷载效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或SDDC复合地基等同样也可以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笔者认为,如果碰到地基条件很好的地质条件(如中粗验算桩身混凝土、承台混凝土强度及配筋计算,两本规砂层、砾石层或卵石层),18层左右的高层建筑选择天然地范均采用基本组合计算荷载效应,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荷基也完全是可行的。灰土挤密桩(采用一次挤密桩),基础载效应值为设计值。设计得好,也能用于18层以下建筑,若采用二次挤密法可2桩的中心距离

3、用于20层以下建筑;DDC法(孔内强夯)若采用灰土回填桩距的合理取值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不同的桩型、土质可用于18~20层建筑;SDDC工艺(孔内超级强夯)也可和荷载都将有不同的结果,从而带来不同的成桩工艺、安全用于18~20层建筑。所以设计人员务必要根据地质勘查报可靠性和工程造价。所以应认真对待桩距合理确定问题。确告作详尽的对比分析,选择既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及变形要定桩的中心距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求,同时经济性又较好的地基处理和基础方案。西安地区(1)成桩工艺。采用挤土成桩工艺时应考虑成桩过程中3DDC工法的灰土桩单方造价一般为85元∕m;CFG桩

4、的单的挤土效应。挤土效应包括两个方面:1)桩周土体出现侧3方造价一般为400元∕m;混凝土灌桩单方造价一般为600移或向上隆起;2)对灌注桩或是预制桩都将产生侧向挤压33元∕m(锅头钻成孔)及900元∕m左右(机械成孔);混的非常不利影响。3凝土静压桩单方造价一般为1100元∕m,以上数据可供设(2)施工难度。采用挤密桩时,如果是满堂红桩基或核计人员在做方案论证时选用。心筒下桩数较多,当桩距偏小时,有可能造成后沉入的桩难桩基础是人们所熟知的基础形式,但鉴于岩土的复杂以达到预定的深度,造成同一承台底下桩端标高相差较大,性,关于负摩擦力的传递机理、群桩效应、

5、桩土共同作用机给施工带来困难。理,上部结构与桩基共同作用机理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3)群桩效应。群桩效应即群桩极限承载力与单桩极限工作性状等问题均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再加上建筑结构上部承载力之和相比出现降低或提高的现象。桩距愈小,群桩效的复杂性,给桩基础的设计带来不少困惑。要把握好桩基础应愈明显。试验资料表明,各类土中的群桩效应明显降低的的设计需要慎重对待每一个极其重要的设计环节,更何况对最小间距为2d左右(d为桩直径),当桩距约为(3~4)d高层建筑而言,基础造价一般要占到总造价的25%左右。时,可获得较好的群桩效应。也就是说群桩极限承载力接近作为设计

6、人员应掌握熟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单桩极限承载力之和。桩距选得小,则承台尺寸小、造价低,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与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但桩的承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单桩承载力可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是《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充分发挥,但承台尺寸相应加大,造价随之增加。孰轻孰重,(GB50007-2002)(简称《地基规范》)所采用的术语,而设计者要权衡。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是《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4)桩型。摩擦型桩主要通过桩侧阻力来承担桩顶荷载,(简称《桩基规范》)所采用的术语,两者的涵义不同,所当桩距过小时,桩侧阻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7、,此时呈现实体基对应的荷载组合效应值也不同,在新的《桩基规范》正式版础性状,群桩承载力降低,沉降加大,所以为了避免侧阻效本以前,设计时不可混淆。率的降低,尤其是在深厚软土或饱和度较高的土层中,更应初步设计按土的抗力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时,一定要选用较大桩距。注意采取的桩端端阻力、桩侧阻力应为特征值,而不是标准端承型群桩的桩顶荷载大部或全部由桩身直接传递到4桩端,其工作性状与独立单桩相近,群桩的承载力近似取为筋,但条文说明并未对抗拔桩的类型加以解释,《桩基规范》各单桩承载力之和,因此,桩距对端承桩的影响是有限的,对专用抗拔桩也作了通长配筋的规定,并作了解释

8、:专用抗其限制可以放松。拔桩是指设置于地下水位以下或可能受河湖洪水淹没构筑(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