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ID:39242752

大小:1.48 M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6-28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_第1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_第2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_第3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_第4页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庐山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姓名:李鹍学号:21110040102专业:2011级地理教育专业学院:生命科学学院25日期:2012年11月摘要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九江市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处于京九铁路线和长江黄金水道上。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单块断块山,至今保留着大量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世界级的地理名山。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已成为众多地理研究者的天然实验室,它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人文现象等为众多学者所关注。本文通过在庐山五天野外实地考察,分别从庐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气象、人文的角度来阐述庐山在形成阶段、第四纪冰

2、川时期、现代的综合地理信息。25目录摘要………..…………………………………………………………...……………..2一.实习计划与安排4二.庐山概况5三.庐山地貌53.1构造地貌53.2山地夷平面地貌73.3河谷地貌73.4水系及其演变83.5冰川地貌9四.庐山气候10五.实习路线115.110月29日下午115.210月30日上午125.310月30日下午165.410月31日185.511月1日上午205.611月1日下午225.711月2日:23六.实习总结与感受24后记:2525一.实习计划与安排实习时间:2012年10月2

3、9日—2012年11月2日实习地点:庐山地质公园实习目的与要求:1、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培养实践技能、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验证和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2、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3、认识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其组成、结构、分布规律;4、掌握地质地貌、土壤及植物地理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5、野外实测地质数据,水文数据,气象数据,通过数据来判断庐山的地质结构、水文情况、气象类型。实习工具: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卷尺、放大镜、野外记录本、铅笔、海拔仪、风速风向仪、手持GPS、流速仪指导老师:赵追博士、赵军凯博士、

4、曹铭硕士实习内容:1、认识和学会如何使用仪器2、了解庐山形成过程,认识庐山地区基本地层、岩石及地质构造;3、观察褶皱及断层构造地貌:向斜谷、背斜山、次成谷、次成山、断层崖、垭口、单面山;4、观察山地河谷地貌:了解河流发育、流向及与地质构造的关系;河流袭夺;5、观察庐山山地主要植被类型;识别常见的植物种类;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关系。实习路线:10月29日:基地学习使用水准仪10月30日上午:女儿城—大月山—大月山水库—东谷—牯牛岭刃脊—月照松林10月30日下午:女儿城—锦绣谷—仙人洞—西谷2510月31日:女儿城—大教场U形谷—含鄱口—

5、三逸乡冰窖—五老峰11月1日上午:女儿城—植物园—五教祈福11月1日下午:女儿城—庐山博物馆—芦林湖11月2日:女儿城—人大休养所—仰天坪—701电视台—汉阳峰二.庐山概况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是座地垒式断块山。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的断块山,山体呈肾状,由西南向西北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向西南延伸,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

6、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庐山有

7、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五大宗教的国际名山。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5三.庐山地貌3.1构造地貌庐山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五老峰、大月山、女儿城、牯岭、虎背岭。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七里冲、大校场—船洼、中谷(东谷)、西谷(大林冲),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3.1.1褶皱构造主要地貌如下:⑴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

8、,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高1358m。⑵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⑶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⑷大校场(谷地名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