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

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

ID:39253108

大小:1.70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9-06-28

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_第1页
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_第2页
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_第3页
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_第4页
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微生物的细胞化学和结构1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生物元素: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微生物物细胞含有80%左右的水分和20%左右的干物质,它主要是由C、H、O和N等元素组成,约占全部干物质的90%至97%,此外还含有各种无机矿物质,依次为:PKMgCaSNa及微量元素。微生物的细胞化学组成研究方法细胞鲜重、干重和含水量的测定无机元素分析生物分子的分离(大分子和小分子)2细胞结构研究方法细胞破碎研磨法压榨法(French压榨机、X-压榨机)弹道法超声波法渗透冲击法(细胞器、酶)细胞结构研究方法亚细胞结构

2、的分离差速离心:将形状、大小不同的颗粒,在不同的离心力下分开。区带离心:介质是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一次高速离心下就可以将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成区带,颗粒大小相同的物质聚集成一区带。细胞结构研究方法平衡密度梯度离心:将浮力密度相同而大小不同的颗粒分开,在分离各种膜结构时,常用此法。3表面附属物指细胞壁外面的亚细胞结构鞭毛、菌毛、性毛、荚膜、粘液层鞭毛运动性微生物细胞的表面,着生有一根或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毛发状的丝状体结构即为鞭毛。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鞭毛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或经特

3、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才能在光镜下看到。鞭毛的结构由鞭毛丝.鞭毛钩.基体三部分组成:鞭毛丝:中空a螺旋状、丝状结构,球蛋白亚基螺旋排列。鞭毛钩:又称钩形鞘,是连接鞭毛丝和基体的一个弯曲筒状部分,蛋白质亚基组成。G–菌:L环、P环、S环、M环G+菌:S环,M环基体:由若干个盘状物即环组成。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但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需。它极易脱落,即使以一定方式除去鞭毛,对细菌生存毫无影响。细菌的运动速度也惊人的,它们的运动速度可以是其自身长度的10倍或数十倍/秒。而且鞭毛的旋转为数十转/秒,细菌的

4、运动性,是分类鉴定的一种依据。通过特殊的鞭毛染色法,在光学显微镜下也能看到。另外,通过半固体琼脂穿刺或半固体琼脂平皿扩散以及暗视野映光法、悬滴法等观察运动性,也可初步判断菌体有无鞭毛。鞭毛的运动是由基体的旋转造成的,基体就象发动机一样。鞭毛的速度与方向发生改变导致细菌产生各种类型的运动。真核生物鞭毛与纤毛的构造基本相同,都由基体、过渡区、鞭杆(“9+2”型)三部分构成。菌毛(Fimbriae):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性毛(

5、Pili):比菌毛长,功能是在不同性别的菌株间传递遗传物质。有些还是RNA噬菌体的吸附受体。Fpilus荚膜和粘液层在形态上可分为两类:大荚膜(至少0.2微米厚)、微荚膜(厚度小于0.2微米)、粘液层荚膜的形成既受遗传特性所决定,又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有荚膜的细菌形成粘液(M)或光滑(S)菌落,失去荚膜后其菌落边为粗糙型(R)型。化学组成:水是主要成分,最常见的有机成分是多糖。多糖又分为同多糖、杂多糖。功能:保护作用(免遭脱水而死亡;免遭寄主吞噬细胞的消化)。特殊结构4细胞壁(Cellwall

6、)具有固定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各种外界因子(渗透压、病原微生物等)损伤的功能。通常又两类物质组成:细胞壁的坚实骨架、胞壁间质。4.1真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其在细胞壁中排列成4种类型:型、Ⅱ型、Ⅲ型、Ⅳ型。Ⅰ肽聚糖由N-乙酰葡萄糖胺(NAG,G)和N-乙酰胞壁酸(NAM,M)形成骨架,每个NAM上连接一个四肽G+:L-丙氨酸、D-谷氨酸、L-赖氨酸、D-丙氨酸,G-:L-丙氨酸、D-谷丙氨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D-丙氨酸)与NAM的乳酰基结合,再由甘氨酸五肽从横向把两个相邻的四肽中的L-

7、赖氨酸和D-丙氨酸连在一起,从而形成一坚硬而有弹性的三维空间结构。G+细菌的细胞壁:除肽聚糖外还有磷壁酸(50%)、壁醛酸。磷壁酸又分为三种:甘油磷壁酸、核醇磷壁酸、脂磷壁酸。G-细菌的细胞壁:脂多糖(组成:O-抗原寡糖、核心寡糖、脂A)、脂蛋白、磷脂(磷脂酰乙醇胺81%、磷脂酰甘油17%、二磷脂酰甘油2%)、肽聚糖(5%-10%)。(3)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4.2古细菌细胞壁假肽聚糖或酸性杂多糖蛋白和糖蛋白4.3真菌的细胞壁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另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类。在低等真

8、菌中,以纤维素为主,酵母菌以葡聚糖(另含甘露聚糖或几丁质)为主,而高等陆生真菌则以几丁质(另含葡聚糖)为主。5原生质膜也称细胞质膜,约占细胞干重的10%,双层磷脂分子组成(流体镶嵌模式)。功能:(1)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屏障和介质,有选择性;(2)能量交换的场所,与呼吸、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类、电子传递链位于膜上;(3)传递信息;(4)参与细胞壁的合成。化学组成用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法,自破碎的原生质体悬液中分离出原生质膜碎片,经洗涤纯化后研究化学组成。主要物质是脂类和蛋白质。脂类:真细菌(磷脂-常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