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

ID:39253181

大小:632.50 KB

页数:52页

时间:2019-06-28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1页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2页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3页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4页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的相互作用均衡的基本含义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劳动力市场的非均衡分析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供给4.14.64.54.44.34.2古典均衡的概念局部均衡:它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它商品的价格与供求的影响。一般均衡假定各种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它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4.1均衡的基本含义一般均衡也称为瓦尔拉斯一般均衡 上述均衡的条件是:1.价格是

2、指导人们选择的唯一信号2.信息是完全的3.均衡能够瞬时完成——静态分析现实既存在静态分析,又存在动态分析,还有比较静态分析。4.2.1单一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静态均衡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4.2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4.2.3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1)劳资双方是理性的,并分别追求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2)劳资双方对他们赖以存在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充分的信息,信息分布均匀,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3)劳动力具有同质性,企业提供的工作机会在工作条件及其他非货币特征方面也具有同质性;(4

3、)劳动力市场上供需双方为数众多,并且双方均无组织性,是工资接受者;(5)劳动力流动无制度障碍,流动成本为零。完全劳动力市场的假定条件S=f(W)D=f(W)S=DW=We完全竞争条件下劳动力市场静态均衡的形成均衡时:We为均衡工资率,Le为均衡就业量。此时的市场状态为出清状态。E点为充分就业点。思考:1.在E点有失业人口吗?2.E点稳定吗?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若某个行业市场偏好的改变、技术水平的变化,带来劳动供给增加或减少:结论:均衡工资率与供给变动呈反方向变化;均衡就业量与供给呈同方

4、向变化。1.供给变动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若宏观环境或政策导向的变化带来劳动需求增加或减少。结论:均衡工资率与均衡就业量均与劳动需求变动呈同方向变化。2.需求变动4.2.2劳动力供求变动对均衡的影响3.供给与需求同时变动4.2.3多维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我们前面的分析是单个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现实社会中劳动力有多种划分方法:1.按年龄:青年劳动力、中年劳动力、老年劳动力2.按性别:男性与女性劳动力3.按职业:机械制造工人、建筑工人、运输工人等上述不同的劳动力构成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因而劳动

5、力市场是多维的。——多维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是指在一组工资率下,两个以上的多个劳动力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为分析多维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条件,我们假设:(1)不同劳动力市场除工资外的工作条件相同或具有可比性;(2)忽略掉劳动力流动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3)劳动力在被考察的多个劳动力市场之间可以自由流动,没有进出障碍。初始I市场有1个劳动力II市场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均衡:(2+4)均衡特征:所有市场的出清工资率相等(6000)此时整个经济产出达最大劳动力资源配置达到最有效率状态。4.3.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4.3.

6、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4.3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4.3.3公共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前述分析假设由一点到另一点均衡的变化是瞬时完成的,这在现实中不真实。放宽假设,分析由一点到另一点变化的整个过程——动态分析。动态分析一种模型——蛛网理论适用范围: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对产品的供给主要由上年价格决定——静态预期。对劳动力来说,劳动力的需求往往相对工资率的调整较快,而供给的调整则较为缓慢,因为劳动力通常在走向工作职位时,需要接受一般的教育和相关的职业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这样,形成劳动力供给的决策

7、到执行或实现决策客观上存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间隔,其长度取决于教育或培训的性质或特点而定。如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毕业生,若将来想做一名高校教师,则需要至少7年以上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借用蛛网模型分析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情况。4.3.1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动态均衡的基本假定首先,假定形成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本期,以t表示;执行或实现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时间为下期,以t+1表示。在t与t+1期间,已经形成的劳动力供给决策不变。其次,假设本期的劳动力需求量决定本期的工资率,分别以Dt和Wt表示本期的需求量

8、和本期的工资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为:Wt=f(Dt)(1)最后,假设本期的工资率(Wt)决定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以St+1表示,即本期的工资率Wt为自变量,下期的劳动力供给量St+1为因变量。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St+1=f(Wt)(2)公式(1)和公式(2)是动态均衡分析的基础。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4.3.2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的三种模型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状态与需求和供给曲线的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