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

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

ID:39253307

大小:329.01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6-28

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_第1页
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_第2页
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_第3页
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_第4页
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介绍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重点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数据中心2009年1月一、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广泛调研论证,商务部编制《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依法行政,报表制度得到国家统计局批复同意报表制度兼顾了产业安全数据库建设的需要与企业报送数据的可行性,力求在满足及时准确预警的前提下,不给企业增加过多负担报表制度明确了统计调查范围、指标、频率及实施时间于2008年9月正式实施,有效期至:2010年二、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说明1、明确表格的填报要求报送时间:月度数据在每月20日前填报上

2、月数据。年度数据在每年2月20日前填报上年数据报送方式:按照网上报送软件统一上报(上海宝信软件公司负责程序开发)二、产业损害预警统计报表制度说明计量单位:参照国家统计局相应的同类产品规定的计量单位为准(报送软件已经定制好)统计口径:分产品统计,严格按照报表制度规定的范围报送频度:月报,年报三、报表指标说明产业损害预警重点监测分产品企业报表(15个指标)具体指标如下:企业直报指标(计算范围:本企业):月度报送:生产量、销售量、国内销售量、平均出厂价格、出口量、出口价格、期末库存量、销售额、销售成本、税前利润年度

3、报送:生产能力、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平均投资额、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月度指标1、生产量、销售量、国内销售量、期末库存量分产品、实物量统计计算计算办法完全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报表制度》指标解释一致根据不同的生产、销售方式,对计算原则,计算口径已经进行具体的、明确的规定重点注意的问题是:重复计算对于行业出现的特殊情况,现有统计制度未做明确规定,处理原则是:有惯例的按照现行统计惯例计算,没有的,及时反映给产业损害调查局,另行提出计算办法。生产量定义: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

4、量,包括商品量和自用量两部分。遵循原则:产品质量标准、统计时间、准确度量注意:1、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在我国国土内投资生产产品,全部统计在内。2、外购产品作为原材料等经过加工,统计在内,不经过加工的不能统计。3、回收利用的不计入统计。销售量定义: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的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定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销售量=国内销售量+出口量注意:1、预售不能统计。2、进口转内销不能统计在内。3、分期付款的产品,只要用户拿到了产品,可以统计在内国内销售量和期末库存量国内销售

5、量定义:指企业报告期内某种产品在国内销售的数量。期末库存量定义: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品仓库中而暂未售出的产品的实物数量。统计期末库存量注意:1、库存量是形态实物,不能为负值,如果存在预售、三角债等应说明。2、库存量的产品必须是企业有权销售,已销售未提货的产品不能统计。月度指标2、出口量、出口价格出口量包括:自营、委托的出口,三来一补的出口计算原则、口径参照“销售量指标”出口价格使用平均价格(不含税)出口价格用美元/吨、美元/辆作为计量单位出口价格是计量产品单位价格,不是总价月度指标3、平均出厂

6、价格、销售额以企业为单元进行统计销售额=销售量×销售价格,按照每笔实际交易汇总统计;平均出厂价格:多批次销售出厂、不含税的价格的算术平均平均出厂价格是计量产品单位价格,是单价,不是总价。月度指标4、销售成本、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成本=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分摊比例产品的销售成本,包括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费用、以及按照规定计入产品销售成本的其他费用分摊比例(%)=该种产品销售额/企业生产全部产品销售额(包括该种产品)×100%月度指标5、税前利润产品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摊

7、后的期间费用产品销售收入=国内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应的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摊比例(见上页销售额分摊比例)分摊后的期间费用=企业期间费用合计×分摊比例(见上页销售额分摊比例)年度指标1、生产能力生产能力的定义:指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能力,即生产该种产品的全部设备综合平衡后可能达到的年产量产品生产能力应为距离指标报送时间最近的核定能力,如无核定能力则用原设计能力产品生产能力=设备生产能力×分摊比例分摊比例(%)=该种产品产量/

8、企业生产全部产品产量(包括该种产品)×100%计算某种产品的生产能力用该种产品的产量分摊比例进行分摊获得年度指标2、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该指标为国家统计局已有的企业总体上报指标。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企业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分摊比例分摊比例(%)=该种产品产量/企业生产全部产品产量(包括该种产品)×100%年度指标3、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相对应的劳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