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

ID:39254566

大小:1.89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6-28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1页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2页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3页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4页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体解剖学》第二章运动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章运动系统第一节骨骼一、骨(一)骨的形态成人全身有206块骨。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二)、骨的构造构造:骨组织骨膜骨髓神经和血管等构成。1、骨组织是一种结缔组织。有骨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骨细胞有骨原细胞、成骨细胞、骨细胞、破骨细胞。细胞间质称为骨基质(骨质)。骨基质呈板层状结构,称骨板。成人骨组织按排列形式和空间结构分为松质骨和密质骨。骨密质骨松质2、骨膜分骨内膜和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骨外膜富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3、骨髓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网眼内;由多种细胞和网状结缔组织构成,并有丰富的血管分布。在儿童期全部为红骨髓,有造血功能;约到5-7岁时,骨髓

2、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机能;骺、短骨和扁骨中的红骨髓终生存在。(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成人骨中的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四)骨的发生和生长发生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软骨内成骨二、骨连结骨连结的形式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接,称骨连接。纤维连接:两骨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接,中间无腔隙。(一)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腔隙,活动性较大。基本结构:关节面:凸面为关节头,凹面为关节窝;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附着于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包围整个关节并可分为内外两层;关节腔:关节囊所围成

3、的腔,里面含有少量滑液,有润滑和营养关节软骨的作用。关节的辅助结构(1)韧带:连接相邻两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分为囊内韧带和囊外韧带,有增加关节稳固性及限制关节运动的作用。(2)关节盘:是两关节面间的纤维软骨板,呈圆形,中间稍薄,周缘略厚,称半月板。(3)关节唇:关节窝周缘软骨环,有加深关节窝并增大关节面的作用(如肩胛骨)。关节的运动(1)屈和伸:额状轴上的运动(2)内收和外展:矢状轴上的运动。内收是向正中面靠拢的运动;外展是离开正中面的运动。(3)旋转:这是骨围绕垂直轴或它本身纵轴的旋转运动。(4)环转:骨的近侧端在原位转动,远侧端作圆周运动,全骨描绘成一圆锥形的

4、轨迹。此运动是额状轴和矢状轴的复合运动。三、全身骨的分布概况与特征(一)颅骨:颅由23块颅骨构成(除3对听骨)。除下颌骨和舌骨外,都彼此借缝或软骨牢固地结合,保护头部器官。颅的组成1.脑颅脑颅位于颅地后上方,构成颅腔,保护着脑。组成脑颅的骨有8块:额骨、枕骨、蝶骨、筛骨各1块;顶骨、颞骨各2块。颅的整体观1、颅盖1)颅盖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蝶骨和枕骨构成。在额骨与顶骨之间,有冠状缝;左右二顶骨之间有矢状缝;枕骨与顶骨之间有人字缝。2)颅盖内面凹陷,在正中线的后端有一隆起,称枕内隆凸。婴儿颅骨(示上面观和侧面观)颅底1)颅底内面(1)颅前窝主要由额骨

5、和筛骨构成。容纳大脑半球的额叶。窝的中部凹陷,由筛骨的筛板构成,板上有许多筛孔,为嗅丝通过。(2)颅中窝由蝶骨和颞骨构成。容纳大脑半球颞叶。窝中央是蝶骨体(鞍状称蝶鞍)。蝶鞍中央称垂体窝。其前方两侧有视神经孔,外侧为眶上裂(与眶相通),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和展神经通过。眶上裂后方,蝶鞍的两侧,由前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和棘孔,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和脑膜中动脉通过。(3)颅后窝由枕骨和颞骨构成。容纳小脑、桥脑和延髓。窝的前壁中间部有斜坡,承托桥脑和延髓。前外侧颞骨后面有内耳门,面神经和位听神经通过。窝中央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有乙状窦(出颅即为颈内静脉)和

6、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通过。颅底外面由上颌骨、腭骨、颧骨、颞骨、犁骨、蝶骨和枕骨构成,凹凸不平,有许多供血管、神经通过的沟、管和裂孔。2.面颅面颅位于颅底前下方,构成口腔,并与脑颅共同围成鼻腔和眶。组成面颅的骨有15块:犁骨、下颌骨和舌骨各1块;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下鼻甲及腭骨各2块。颅的前面1)眶容眼球及其附属装置。有视神经孔通颅腔;眶口向前,眶上壁为颅前窝底;眶内侧壁邻接鼻腔的筛窦,眶下壁主要是上颌骨,邻接上颌。骨性鼻腔位于两眶及左右之间。鼻腔被鼻中隔骨部分为左右二,左右鼻腔都有上壁、下壁、内侧壁及外侧壁。鼻腔上壁主要由筛骨(筛板)和蝶骨体下面构成

7、。下壁由硬腭构成,内侧壁即鼻中隔骨部,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外侧壁可见三个骨性突起,自上而下分别为上、中、下鼻道。人颅的特点前额隆起,顶骨高耸,颅骨增大,脑容量达1200—1400毫升。颅骨变薄、轻。颅高架于脊柱之上,枕骨大孔朝向直下。面颅变小,上下合骨出现相应的改变。咀嚼机能的减弱,使上、下合骨明显示后退颏突出,出现了“下巴”。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出生后的变化新生儿颅长度约占身高的1/4,而成人颅则仅占1/7。脑颅大于面颅,其比例约为8:1.(成人为4:1)新生儿眶间距离较宽,无牙和牙槽,鼻旁窦未发育。新生儿颅骨的缝隙大,为结缔组织膜充填,称之为囟。位于矢状

8、缝的额囟;在人字与矢状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