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伟大的周总理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

ID:39258366

大小:4.09 MB

页数:56页

时间:2019-06-29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_第1页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_第2页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_第3页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_第4页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们伟大的周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参考教材:《计算机文化基础》(李秀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任课教师:程世杰所在单位:计算中心(哈理工大学)联系方式:chengsj@hrbust.edu.cnQQ:2175712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介绍计算机文化基础(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基本操作)1.计算机基础知识(发展史、特点、应用、分类等)2.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组成、工作原理、数字系统)3.Windows操作系统(界面、文件管理、程序管理、汉字输入法)4.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知识、服务、电子邮件、网络安全)5.Word字处理软件(基本操作、

2、编辑、排板、表格、图形)6.Excel电子表格软件(基本概念、操作、编辑、图表等)7.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8.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基本概念、常用软件介绍)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学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第一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1.1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1.2第一章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社会1.1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一、计算机发展简介三、计算机文化与信息目录退出二、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1946年,在美国陆军部的主持下,美国宾悉法尼亚大学的艾克特(Eckert)和莫奇里(Mauchly

3、)成功地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简称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IntegratorAndCalculator),它占地170平方米,重30吨,耗电150kW,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一.计算机发展简介目录退出采用线路联接的方法来编排程序价值40万美元1906年LeDeForest发明了电子管主要贡献者——美国物理学家莫奇里(左)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二进制;指令和数据存储;让机器自动计算。冯·诺依曼(

4、1946年)的贡献计算机之父计算机的发展图灵(1936年)的贡献24岁的图灵发表了著名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密码问题中的应用》,提出了“理想计算机”的构想,后人称之为“图灵机”。从数学模型上证明了,通用计算机是可以制造出来的。申农(1938年)的贡献发表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奠定了现代电子计算机开关电路的理论基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维纳(1940年)的贡献维纳在1940年写给布什的一封信中,对现代计算机的设计曾提出了五条原则:(1)不是模拟式,而是数字式;(2)由电子元件构

5、成,尽量减少机械部件;(3)采用二进制,而不是十进制;(4)内部存放计算表;(5)在计算机内部存贮数据。这些原则是十分正确的。第一代: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问世到50年代末。特征:采用电子管为主要逻辑元件;使用机器语言编制程序。第二代: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特征: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开始使用计算机高级语言。第三代: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特征: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代替分立元件晶体管;采用多道程序及并行处理等技术。第四代计算机:从1972年到今天。特征: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6、、并行处理技术、多机系统、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网络等;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等。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目录退出①智能化②网络化③多媒体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目录退出1952年,开始重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工作,成立了第一个有关电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小组。1956年,正式将计算机的发展规划列入《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8年,试制成功第一台国产电子计算机JS—1机。1964年,自制第一批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研制了一批集成电路计算机。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巨型机。1

7、992年,研制成功“银河Ⅱ”巨型机。4、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目录退出①运算速度快②精确度高③有记忆能力④有逻辑判断能力⑤能在程序控制下自动进行工作1.计算机的特点二.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目录退出按功能分: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从规模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1、巨型机4、小型机6、微型机3、大型计算机5、工作站2、小巨型机实现小巨型机的主要途径有两条:①利用高性能微处理器组成并行多处理系统,使巨型机小型化;②把部分巨型机技术引入超级小型机,使小型机巨型化。2.计算机的分类目录退出⑴科学计算⑵数据处理

8、⑶实时控制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造⑸智能模拟⑹通信和文字处理⑺多媒体技术⑻网络技术与信息高速公路⑼教育⑽军事⑾电子商务3.计算机的应用目录退出计算机文化一词起源于1981年召开的第三次世界计算机教育会议(WorldConferenceonComputerinEducation,3rd,1981,简称WCCE’81)。当时,微型机的发展正处在起步阶段,一批与会学者高瞻远瞩,预见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呼吁人民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知识的教育,在这次会议上,人们首次使用了“计算机文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