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ID:39268555

大小:309.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6-29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_第1页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_第2页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_第3页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_第4页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_第5页
资源描述:

《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教学内容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讨论:1、会计科目与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关系?2、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二、会计科目的分类1、会计科目按照其反映的经济内容的分类五个方面;讨论:与会计要素分类的关系?2、会计科目按照其隶属关系的分类总分类科目(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子目三级科目:细目)讨论:为什么这样设置?(相关性)第二节账户设置本节主要讨论三个问题:一、账户的概念二、账户的分类三、账户的基本结构一、账户的概念:1、记录经济业务的场所2、会计科

2、目是账户的名称3、账户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二、账户与对应的会计科目的关系:联系:1、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相互依存。2、会计科目与所对应的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一致。区别:会计科目是名称,账户则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格式。三、账户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的分类2、按隶属关系的分类3、按账户的结构和用途的分类注意:前两者的分类与上节会计科目的分类一致,最后一种分类在第五章中说明。四、账户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增加栏、减少栏、余额栏关系:期初余额+本期增加数-本期减少数=期末余额性质:增减栏反映动态指标余额栏反映静态指标学习时:“T”字型账户注意:账户余额的方向始终

3、和增加栏的方向一致。第三节复式记账与借贷记账法本节主要内容:1、复式记账的概念2、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3、账户在借贷记账法下的结构4、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一、复式记账的概念记账方法:是指将经济业务登记到账簿中的具体方式。记账方法的历史经历了一个单式记账到复式记账的过程。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是将其涉及的某一个方面在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作为记账的基础,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二、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及特点借贷记账法的概念: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

4、号,以会计基本等式作为理论基础,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全面登记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借贷记账法的特点:◆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以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借贷记账法下,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三、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结构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一般地: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借方关系: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2.负债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余额:贷方关系: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

5、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余额:贷方关系: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4.成本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借方关系: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5.损益类账户的结构(1)收入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2)费用类账户的结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结构的总结:1、对于资产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中的损失类账户来说:借方记录增加数,贷方记录减少数,余额的方向一

6、般在借方;2、对于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损益类中的收益类账户来说:贷方记录增加数,借方记录减少数,余额的方向一般在贷方。四、借贷记账法的运用1、账户的对应关系和对应账户2、会计分录的编制概念:根据复式记账原理,指明经济业务应记入账户的名称、应借应贷的方向和金额的记录形式,称为会计分录。简称分录。三要素:科目名称、方向、金额分类:简单的会计分录复合的会计分录3、过账与结账4、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所有账户的借方发生额=∑所有账户的贷方发生额(记账规则)(2)余额试算平衡法∑所有账户的借方余额=∑所有账户的贷方余额(会计基本等式)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等式

7、如果不相等,则账户记录肯定有错误;上述等式相等,只好记录不一定无错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