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

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

ID:39268873

大小:824.01 K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6-29

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_第1页
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_第2页
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_第3页
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_第4页
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感器35章磁敏传感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感器技术及应用机械092011~2012第二学期2012年3月5.6磁敏传感器半导体磁敏传感器:可将磁场强度参数转变为电参数的传感器。种类:霍尔传感器、磁敏电阻传感器、磁敏二极管、磁敏晶体管等。特点:可实现非接触检验,寿命长、可靠性高。从直流(0Hz)到高频(数十GHz)其特性完全一样。不仅能够测量运动磁场强度,也能测量静止的磁场。能够使器件小型化和集成化。一、霍尔元件霍尔电压形成的定性说明(a)磁场为0时,电子在半导体中的流动;(b)磁场不为0,电子在劳伦兹力作用下发生偏转;(c)电荷积累达到平

2、衡时,电子在流动二、磁敏电阻磁敏电阻是一种电阻随磁场而变化的磁敏元件,也称MR元件。它的理论基础为磁电阻效应。1、工作原理磁电阻效应:将载流导体(金属或半导体)置于外磁场中,不但产生霍尔效应(电势或电场),同时电阻也会随磁场而变化。这种现象成为磁敏电阻效应,简称磁电阻效应。2.作用机理外磁场改变了导体载流子迁移的路径,致使与外界电场同方向的电流分量减小,等价于电阻增大磁敏元件载流子迁移率几何形状物理磁阻效应几何磁阻效应电阻率相对变化电阻相对变化(1)物理磁阻效应具有两种载流子的材料通电后,电子和空穴电流

3、密度分别为jn和jp,总电流密度j无外磁场H时,j=jn+jp有外磁场H时,jn与jp背向偏转j

4、阻效应途径:缩短电流路径l,增大电极长度w,减薄磁阻材料d(a)用薄膜技术制作在基片上,典型厚度是20μm,(b)矩形磁阻元件,横向宽度w比纵向长度l大40倍,(c)把W>l的扁平器件串联起来——栅格磁阻器件。科比诺圆盘中心和边缘为两电极不存在横向霍尔电场和电势磁敏电阻变化更加明显栅格磁阻器件在L>W长方形磁阻材料上面制作许多平行等间距的金属条(即短路栅格),相当于许多扁条状磁阻串联。零磁场电阻约100Ω,栅格金属条在100根以上。栅格磁阻器件既增加了零磁场电阻值、又提高了磁阻器件的灵敏度。LBILBI

5、BI磁敏电阻的灵敏度一般是非线性的,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使用磁敏电阻时.必须首先了解如下图所示的持性曲线。然后,确定温度补偿方案。磁阻元件的电阻值与磁场的极性无关,它只随磁场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磁阻元件的温度特性不好,在应用时,一般都要设计温度补偿电路。4、磁阻式传感器应用——磁阻效应角度传感器测量原理——输出电压与磁场角度成正比由于电阻没有极性,仅与磁场强度的绝对值成正比,磁极每转动180度,某个位置上的磁敏电阻阻值变化一周期,相对180度布置的两磁敏电阻a和d同步变化+R与a,d相差90度布置的磁

6、敏电阻b,c变化周期差180度,即b,c与a,d正好反相-R磁阻式传感器应用——磁阻效应角度传感器将相间90度布置的四个磁敏电阻接入电桥电路,传感器每相对磁极转动180度,输出电压变化一个周期。UZZ900信号调理芯片KMZ41型传感器:内含8个MR形成两组电桥两组磁敏电阻相对磁场布置相差45度,磁阻变化相位差90度两组电桥的输出电压相位相差90度KMZ41型传感器:可以实现辨向功能两组电桥制作成相差45度分布,输出信号相差90度可判别角度方向转速传感器传感器与调理电路安装工作原理输出方波——频率信号

7、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AMR)原理:*AnisotropicMagnetoresistiveEffect——各向异性磁阻效应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是将铁镍合金薄膜沉积在硅基底上构成的,沉积的时候薄膜以条带的形式排布,形成一个平面的线阵以增加磁阻的感知磁场的面积。当外部磁场加到这样的铁磁性薄膜上的时候,磁畴旋转,改变空间取向,这样使得薄膜条带构成的线阵的表观电阻发生改变。具体的说,电桥的相对的两个臂上的电阻增大,而另外两只相对的臂上的电阻减小,就反应在电桥电压输出的改变上。芯片内的惠斯通电桥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H

8、MC1002HoneyWell公司的HMC1002特性:*响应时间短(可以测高频交变磁场)*测量精度高(达10^(-8)T)*有两个敏感轴,可确定平面内大小方向芯片体积小,定位较准确芯片管脚排布HMC1052磁阻传感器由两个AMR传感器(各向异性磁阻传感器)整合在一起,可以把任何水平方向的磁场分解为X,Y两个方向的矢量。三、磁敏二极管(SMD)工作原理在高阻半导体芯片(本征型I)两端,分别制作P、N两个电极P、N为重参杂区,I区长度较长I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