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

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

ID:39279240

大小:6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29

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_第1页
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_第2页
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_第3页
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_第4页
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矿田构造的研究方法1.大比例尺地质构造测量及有关基础地质问题的研究。2.岩组学(显微构造分析)作为构造岩石学的一种专门手段,解决某些宏观难以解决的构造问题。确定含矿褶皱、断层、裂隙的成因;鉴别岩(矿)石所经历的变形阶段和各阶段的变形特征(方位、性质、强度等);有助于认识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变形历史,确定矿体位移的性质和方向3.物探方法包括磁法、电法、重力、地震、放射性法等。4.地球化学方法。矿田范围内原生晕和次生晕的研究常可帮助查明一般地质测量不易发现的导矿和含矿构造。配合地质测量进行的气体测量,可以帮助查明松散沉积物覆盖下的控矿断裂,还

2、可根据气体异常带的形态和宽度,对断裂的形态和产状作出大体正确的估计。5.遥感技术。七十年代以来,遥感技术(卫象、雷达、红外摄影等)在勘查区域地质矿产、判别大型控矿构造、圈定成矿远景区等方面有显著的效果。大比例尺遥感信息解译(1:50000以下):提取线性和环形构造信息,提取各类蚀变(主要是含水羟基类)和矿化(如褐铁矿化、孔雀石化等)信息。6.利用数字化技术来定量地系统地认识构造的控矿意义并进行统计预测。应用构造模拟实验研究矿田、矿床构造的形成机理,恢复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油气盆地的演化过程。7.利用岩石和矿石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判别矿田构造的发展史并分析

3、构造与矿化的时间关系。8.古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在沉积岩和火山—沉积岩的广泛发育区最适宜研究古水文地质条件。通过研究古地下水(包括上升水、下降水)流动通道和流向,有助于查明矿石富集地段,找寻未知矿体。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一、对内生矿床来说,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构造活动生成的各种裂隙、空洞、孔隙和高渗透带等是含矿流体(各种成因的)在岩石中流动的通道(导矿或运矿构造);2.各种构造成因的裂隙和孔洞是含矿流体中矿质的沉淀和堆积场所(储矿或含矿构造),其影响矿床、矿体的空间分布和形态、产状;3.构造活动是使矿液汇集、运动的原因和驱动力之一;

4、5.成矿后构造既能破坏矿体,又能促使某些层状矿床(如沉积变质铁矿)经过紧密褶皱使矿体加厚(尤其在枢纽部位),扩大了单位面积内的矿石储量;6.叠生成矿作用往往是多期成矿构造作用起主导作用。二、对于风化矿床、沉积矿床、火山一沉积矿床以及沉积变质矿床,大地构造和区域构造因素对于岩相古地理-(剥蚀区、搬运区和沉积区等)的制约,对成矿物质的沉积分异和堆积成矿,对于地壳深部物质直接溢出地表并参与外生成矿作用等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3矿田构造研究的基本内容(1)研究岩石力学性质,包括岩石变质(形)后的力学性质、不同深度下岩石的力学性质、不同岩石类型力学性质等,及

5、上述性质对成矿和矿化分布的控制作用;(2)研究各种控矿构造类型,包括原生层状构造、褶皱、断裂、裂隙、劈理、片理、侵入岩体构造、火山构造、重力构造等的发生、演化历史及其与矿化的时间、空间和成因联系,这是矿田构造研究的主要内容;(3)研究控矿构造体系和构造分带性。在上述单个(类)构造研究的基础上,进而研究矿田构造体系(包括水平构造分带、垂直构造分带)对矿床系列的形成和分布的控制作用;(4)研究控矿构造的发展历史,包括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的产生和演化;(5)研究矿液的运移和运矿构造,包括古水文地质条件对成矿的影响;(6)研究矿石堆积的构造圈闭条件(

6、成矿构造圈闭);(7)研究各种成因类型矿床的构造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条件,如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矽卡岩矿床、斑岩矿床等等;(8)研究矿田矿床构造与区域构造的联系。4矿液运移通道及流向的研究矿液沿岩石的孔隙及断裂、裂隙运移时,随着温度、压力逐渐下降,充填交代作用的不断进行,矿液的成分和物理化学条件在不断的变化、以及化学元素活动性差异,于是沿着矿液通道自下而上、由中间向两侧,形成蚀变分带现象,矿体中成矿元素或微量元素含量也出现有规律的变化。因此,这些变化是受矿液流向影响的,利用这些变化的标志可以分析矿液运移的通道和方向。1、矿化类型及矿化强度的变化成矿

7、过程中,成矿物质在含矿热液中有秩序沉淀,与金属元素稳定序列有关,造成矿物或元素分带,运移方向由较不稳定元素向较稳定元素运移;矿石组构的变化也指示了运移方向,2、蚀变类型及强度变化分析当成矿流体沿控矿构造上升到一定部位,遇到易于交代的岩石时,发生水——岩反应,产生围岩蚀变。由于成矿流体的逐渐变化以及化学元素活动性的差异,可形成蚀变分带。蚀变的分带一般是由高温蚀变矿物组合向低温蚀变矿物组合演变。根据蚀变分带现象,可判断流体的运移方向,例如:由碱质蚀变-深色蚀变-硅铝质蚀变-弱蚀变的方向运移。3、原生晕及矿体中微量元素的变化在一些热液矿床中,原生晕或矿石

8、中微量元素的变化随着矿液的运移呈现出规律性变化,有的逐步升高,有的逐步降低,因此利用微量元素的变化也可判断运移方向。如安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