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

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

ID:39283197

大小:3.60 M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6-29

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_第1页
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_第2页
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_第3页
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_第4页
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_第5页
资源描述:

《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讲命运决战:为新中国而奋斗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⑴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买办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⑵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⑶以一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土中主张“第三条道路”的人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要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战后中间道路—第三条道路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主张走该条道路的是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系较少的

2、中层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1、中间道路的基本内容:1)政治上,核心是自由与民主,远景目标是建立政党政治与多党政治;近期目标是立即取消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立即释放一切政治犯(汉奸除外),党派平等合法,废除保甲制度,用普选的方式召开国民大会,成立真正的民主联合政府。(2)军事上,军队国家化,保持国防最低限度之常备军,实行征兵制。(3)经济上,发展民族工业,“计划经济与民主经济相结合”;振兴农村经济,改革土地制度;用经济的民主充实政治的民主,没有经济上的

3、民主,一个职业与生活没有保障的人,政治上的自由平等是一句空话。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否可行?(1)帝国主义不允许。非培养竞争对手(2)当时中国各种矛盾尖锐,使得任何改良性质的方案都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抗战后的国共力量以军事对抗为主,使得无军事力量的中间势力只能择一而从。中国的现状是由武力决定的。很快,国共决战见分晓。中间党派、中间人士有的稍稍偏左,有的稍稍偏右。他们必须马上作出选择。“第三种人”的“第三条道路”还没有来得及实践,就匆匆收场。(3)民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性,使它无法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4、《纲要P69》)二、重庆谈判背景:⒈全中国人民渴望和平;⒉世界舆论也都希望战后中国实现和平,几个大国,苏联、美国;⒊尽管蒋介石的内战方针早已确定,并已开始付诸实施,但要立即发动全面内战,尚有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⒋中共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抗日战争中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国民党相比,仍居劣势。经过8年抗战,解放区需要休养生息,八路军、新四军需要巩固和发展,需要时间作自卫战争的各种准备。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应该尽可能的避免或推迟全面内战的爆发,这就需要与国民党取得某种妥协。5.大国主要是苏联和美国的态度,中共也必须考虑。毛泽东

5、离开延安,飞赴重庆阔别整整十九年一个操浙江官话,一个说湖南口音,蒋介石对毛泽东的称呼是“润之”,毛泽东对蒋介石的称呼是“蒋先生”。毛泽东、蒋介石、赫尔利谈判从1945年8月29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共43天。毛与各界人士会晤《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谈判焦点--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在军队问题上,国民党处心积虑地要取消,共产党在谈判中作了必要的让步。当时人民军队人数已超过一百万,共产党方面提出改编为48个师,当时国民党的军队为263个师。但国民党方面断然否定,要求“中共军队之组编,以12个师为最高限度”。其后共产党又进一步作出让步,同意国民党263个师,共产党43个师,比例接近1/7。国民党方面提出军队将编至140个师,中共方面提出可相应改编为20个师,双方军队比例仍为1/7。经过共产党多次让步与力争,国民党方面才表示“可以考虑”。关于解放区政权问题:共产党方面

7、提出“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的民选政府”,但国民党方面则表示“承认解放区绝对行不通”,将解放区斥之为“封建割据”。争论最激烈的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经过43天的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双十协定》10月11日,毛泽东在张治中的陪同下飞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仍留重庆与国民党继续商谈尚未取得一致的问题。重庆谈判后各界人士为毛泽东送行《双十协定》给予渴望和平的中国人民只能是一种精神安慰。由于受降、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等实质性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协定难免成为一纸空文

8、。三、马歇尔调处(45、12-46、8)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矛盾性):一方面,美国继续支持和援助国民党政府;另一方面,又要求国民党作出某些让步和改革,以换取中共的妥协,政治解决国共两党的冲突,尽可能的避免内战的再起。决定再次调处国共关系,企图通过促成国共停战和改组国民政府,完成它在远东的战略规划。从未亲自带兵打仗而仅仅凭藉在作战图上挥动小小一支红蓝铅笔,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